不过调查的结果也确实出乎了刘瑾的意料,这东西还真是来路不明!
不过片刻,刘瑾带着几个小太监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皇,臣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东西出自江南,据说是佛郎机人卖给了东瀛人,随后东瀛人又卖给了江南商人,这江南商人为了巴结这宫里的太监,送给了他们当作礼物,皇,地跪着的这几个是收了好处的那几位。”
刘瑾有事不敢隐瞒,尽管地这几个太监之,有一个是他司礼监的小太监,他也丝毫不敢包庇,只是如实向朱厚照汇报情况。
那几个小太监等到刘瑾说完之后,头只咚咚咚的朝着地面撞,边撞边说:“臣知错了,请皇责罚,臣知错了,请皇责罚……”
朱厚照倒没想到这玻璃镜子的来历竟然如此曲折,看着地面这几个咚咚撞地的小太监额头都涔出血了,朱厚照方说道:“刘瑾,这几个人你们司礼监看着罚吧,朕还想知道,这东西我大明能制出来吗?”
刘瑾先是让这几个人出去候着,随后对朱厚照说道:“陛下,这种透明的琉璃镜子在市面很少,奴才刚刚派人出去找了一圈,也没发现几块。基本都是皇后这里这么大的,而且由于这东西实在昂贵,一般人也买不起,所以市面也基本没有多少卖这东西的,只有一些小物件,恐怕难以入陛下的法眼。”
其实玻璃制品和玻璃镜这玩意,在此时的大明叫琉璃,国传统琉璃实际也是玻璃的一种,不过是炼丹所得,主要成分是铅钡,是有毒的,不适合用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当做装饰品,这种装饰品只有皇家才能用,而且也只有皇家用得起。
古代的炼丹家,还有一些术士,他们其实是后世化学家的前身,只是华夏这些人炼丹家,术士等,走错了门路,只顾着借此赚钱了,并没有将大明的化学发展起来,若不然,哪轮得着西方国家这般嚣张?
朱厚照闻言心下亮堂,玻璃制品是易碎品,容易在航海途破碎,再加要价昂贵,所以这东西在京城市面流通少也是应当的。
而且这些玻璃镜一般都是由传教士带来的,带有不少西方那种特有的风格,虽然坤宁宫里的这个玻璃镜子间经过了东瀛转,但是显然其依旧是源于西方。
朱厚照看着坤宁宫内的装饰,再想到乾清宫、永寿宫乃至西苑的房屋装饰,确实是少了透明玻璃这一节,在后世,这东西十分普遍,在现如今,却成了稀缺物品!
而且据刘瑾所言,市面并没有什么大块玻璃,大多只是如巴掌大小的玻璃镜子,更多的是巴掌还要小一些的琉璃镜,所以朱厚照明白,自己不要想着能在市面买到什么试衣镜、玻璃窗之类的东西了。
因此朱厚照心起了小九九,既然这东西市面没有,佛郎机人也生产不出来,自己何不命工部工匠进行生产呢,到时候既能满足自己这边的需要,又有可能借此创造外汇,这可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啊!
………………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