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对此自然是知晓的,所以他才敢将延绥、宁夏、甘肃三地的防御重责交给杨一清去做。
随后,朱厚照又发帑金数十万使杨一清能够训练边军,完成防御工事,并镇抚灾民流民。
与此同时,原吏部左侍郎王鏊升任户部尚书、渊阁大学士、国史总裁、同知经筵事,正式入阁。
在对边军的整顿事宜,王鏊是十分支持皇帝陛下的做法的,他作为朝大臣,对于许多情况看的还是十分透彻的。
同时由于景帝汪皇后去世,朝廷对以什么规格举行丧礼拿不定主意。王鏊说:“皇妃并非因罪被废,应恢复原封号,按妃的规格安葬,按皇后的规格祭祀。”经此一议,朱厚照便下令停朝,按皇后规格祭祀。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朱厚照明白,王鏊是个值得信赖之人,至此,内阁班子,除去李东阳之外,杨廷和,焦芳与王鏊均为皇帝陛下之人,李东阳本人其实也是一正直官,不似刘健等前任辅臣迂腐,朱厚照的许多新锐改革他也能接受,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见解。
之前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许多建议和见解,朱厚照基本也都全部采纳了,毕竟与朱厚照相,李东阳更知国情,既然是与国情相适,朱厚照又焉有拒绝之礼。
这使得包括李东阳在内的内阁不再因其作为相权而与皇权对立,再加宦官早已与朱厚照是一条心了,所以现在大明的层建筑,已经为朱厚照所掌控。
现如今最为困难的,则是改变大明的经济基础。
历数千年以来,华夏历朝历代都已农业为主,算是较为开明的宋朝,其农业所占的重仍旧超出现代人的想象,务农是古代最为重要之事。
所以可以想象,朱厚照想要改革旧制何其困难!
但是由于现在大明的层建筑已经建好,下面的经济基础必须改进,若不然,朱厚照费尽心力建好的层建筑,也不过是如空楼阁,恐怕很快会崩塌。
这时候,朱厚照想到了尚在江南的牟斌,此人为人正直,做事用心,正是朱厚照所要求的人才,只是这事交由牟斌一人来做有些困难,还需要有人帮扶才可。
半个月之后,身在江南的牟斌与杜勇烨同时收到了皇帝陛下的亲笔御书,要求他们两人必须广泛结交士林人,尤其要帮扶有潜力的贫寒的读书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在制造局学堂之外,开设一学,专门用来教授那些思维开阔,能够提出新想法好点子的读书人科学化知识,还有是,牟斌要负责在江南开办报社,杜勇烨则负责提供资金支持,其刊物主要先发行南北直隶两地,其它诸如贵州等地,也要尽快跟进。
对于报社如何运营,朱厚照已经在随后的旨意之尽可能详尽的写明了,料想以牟斌的智慧,肯定能够举一反三,不至于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