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孙义去了江南,他把蒸汽机制造技术也带到了江南,但是实际京师这里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了结。
实际,自从孙义实现蒸汽动力机的制造后,大明的科技发展明显驶入了快车道。
现在的皇家工程院正尝试着将蒸汽动力这一原理运用到其他设备,例如尝试着让马车真正变成机动车。
第一个提出这个尝试的正是皇家科学院与皇家工程院两院院士杨廷和,他不是一个空想家,而是一个实干家,他本知道蒸汽机的制造原理,只是作为当年的进士老爷,他并不是很愿意亲自去参与机器制造,所以蒸汽机制造一事自然是交到了孙义手来。
现在孙义人在江南,京师这里懂技术的倒是也有一些,然而知道如何实施制造的却只剩下杨廷和一人了,别看杨廷和平日里看去并不关注技术问题,实际他为人十分聪慧,只需要在思考哲学问题的时候搭眼看一下技术制造过程,能学个大概。
他虽然有心将之前的新式四轮马车改造为机动车,但是在他向皇帝陛下书的折子,却称皇家工程院当设计生产船舶,这样的话,等到朝廷宣布开放海禁之时,大明也不至于因为无船而错失开放海禁、驰骋海洋的良机。
虽然这海禁如何开放以及何时开放是大明朝廷说的算,实际来说是朱厚照说了算,但是很显然,此事越早越好,所以船舶制造的越早越好,造船技术越完善越好,蒸汽机的应用越纯熟越好。
朱厚照没有想到杨廷和作为明朝“土著”,并没有被时代的格局给限制住,居然能思考的那么深远,而且眼光独到,居然看了蒸汽机在船舶制造与发展的作用了。
杨廷和不知道皇帝陛下心里对他的评价,他只是想要研制一种能利用蒸汽机行进的船舶,作为一个愿意干实事的人才,他在蒸汽机被制造出来之前,意识到了这个新鲜物件的作用,这东西除了会改变大明的各行各业之外,还将改变世界!
现在正是大航海时代,而且在皇家军事学堂的开学典礼,朱厚照也不止一次提到海洋这个词,同时还提出了殖民时代这一说法,所以对于杨廷和的打算和奏折的内容,朱厚照是持支持态度的,而且是全力支持。
西方各国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始称霸海洋开拓新大陆,打下世界霸权的基础的,在这样的时代,朱厚照当然不可能选择闭关锁国,放弃辽阔的大海,放弃无尽的财富,沉浸在天朝国的美梦。
当然,朱厚照不可能不进行任何的改革与使用新的科技造船,反而还使用这个时代陈旧的风帆商船出海。大明现存的船舶,单以经商而论的话,依靠风帆的船舶,只能依赖季风航行,一年也只能往返一次,效率十分低下。
……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