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英看着凤阳这里来交税的商贾们,心暗叹一声,自己的好时候到了,想到在京城之时陛下所说的将会保他的家族无恙的话之后,曾立英更是激动。
朱厚照说那番话自然不仅仅是要利用这位封疆大吏的一腔热枕去进行改革,他要做的不是一时的改革,而是一世乃至世世的改革,所以朱厚照明白,这改革的阻力远他自己所想象的更大,也只有先给这些既得利益者一些甜头,这改革才能进行下去。
而曾立英呢,他之所以大力支持朱厚照要在凤阳增收商税,以及开启厘金制度,除了支持朝廷的政策之外,实际还有要给自己增加小金库的意思,要不然他也不会故意说低凤阳地区每月实际流通的货物总价值,为的是他日好截留一部分商税银子留作己用。
现在陛下亲自允诺所增加的税银,地方可留有一定额度,这无疑变相承认了他可以在地方建立小金库的意思。
内阁辅臣和掌印太监虽然没有曾立英那么多小心思,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让地方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的确会在处理紧急政务方便得多,而且总不能一遇天灾人0祸只能指望朝廷拨银子去赈灾吧,大明这么大,如果老是这么做,且不说朝廷每次赈灾仅仅是在运输和人力物力花费不菲,单单是大明央朝廷的应急响应的速度也不可能得地方朝廷的速度快啊。
除了表态全力支持曾立英在凤阳实施商税征收政策以及给予此人一定军政自主权以外,朱厚照还让东厂也专门派出了得力的心腹进驻凤阳的巡抚衙门。
朱厚照这么做的原因嘛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曾立英的安全,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那些既得利益者会不会铤而走险又搞什么刺杀活动,以此恐吓想有所建树的官员;另一方面这些进驻到凤阳的东厂番子也可以充当皇帝陛下的耳目,毕竟这位凤阳巡抚日后的权柄肯定其他地方的巡抚权力大,虽说不南北直隶,但是至少普通地方的巡抚的权力要大得多,朱厚照作为皇帝也得有所防范。
其实朱厚照之所以将凤阳设为试点的地区,除了因为这里是龙兴之所之外,还因为这里隶属于南直隶,距离江南商贸繁华之地也近,试点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凤阳可是后世包产到户的第一个实行地区,其民众也具有一定接受新事物和改革的意识。
在之前曾立英进京面圣之时,朱厚照命人传旨给在边关的杨一清,命其立即进京不得有误,杨一清其人虽然长相很特,称不好看,甚至可以称得是难看,但是此人的能力极强,做事也极有分寸,若不然,朱厚照也不会任命其为陕甘总督,让其总制边关三镇,这其实是个顶天的地方官职了,这个官职朱厚照交给其他人的话,他不放心,换句明白话来说,这个官职只适合杨一清来做。
曾立英离开之后不久,杨一清才到了京城,和曾立英不同,杨一清军务繁忙,边关重镇可不能有任何闪失,所以其虽然接到圣旨开始准备了,但是依然要曾立英要慢不少。
那么朱厚照为何在此时召集这位边关重臣进京呢,原因自然是,既然凤阳开启了新的商税试点,朱厚照也不准备让其它地方闲着了,他准备将自己所想要做的商税改革,摊丁入亩政策与官绅一体纳粮政策一起实施了,这样也好加快大明的发展速度。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