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把麵團趕成皮,接著就把蟹肉和蟹黃,卷在裡面,弄成一個長條。平截就是會把長條,截成一塊一塊,再拿去蒸。李忱稍微看了一會,滿足了自己得好奇心,便去下一攤了。
李忱飽嚐各式小吃,便往回走,這越晚街上人越多,李忱好不容易擠回酒舖,看到了凡在門口等了。
『十三郎,十三郎。』了凡揮手,『睡醒了?走吧,看燈去。』李忱手一揮,了凡跟上。
大街上人來人往,摩頂放踵,不輸給那天去看驅攤,差別在於驅攤有方向性。今天每個仁都各走各向。
天夜暗了,那些燈全都點著了,燈火輝煌,『果然,看燈還是要夜間看才好看。』,只見街邊大燈小燈都點上了,五顏六色、絢爛非凡,剛剛李忱看到得似乎還死氣沉沉得燈,現在一下都有了生命。
『十三郎你看,那個燈還會轉。』,了凡突然拉了李沉得手,讓他往一個方像看,只看到一個圓燈,不停的轉著,周圍擠滿了人。
『走馬燈阿,原來唐朝也有走馬燈了。』,李忱也蠻稀罕得,走馬燈不稀奇,在現代各種五顏六色得燈都有。雖然唐代也有讓燈火透過各色紗絹,,來展現不同得顏色,可是哪像現代的led燈,還可以瞬息變換顏色。可是在唐代,這樣會轉得走馬燈就很有趣了。
了凡興奮得一邊走一邊看,各式花燈晃花了他的眼,不過很快他就沒興趣了,因為街上可不只花燈而已。
寬闊得大街,兩邊是花燈,有的還佔地不小,除了各式造型花燈,還有一棵燈樹,難怪會有火樹銀花這個成語。
十尺高的燈樹,通體透亮,好像西洋過聖誕節得聖誕樹一般,差別就是沒有在樹下放禮物。光照程度,可照數里,即便街上沒有其他燈了,也可以照透整調街。
只是,即便這麼光輝燦爛得燈火,還是有很多比它更吸引人得東西。街上除了摩肩擦踵得行人,還有很多各式表演。不輸給前些天得廟會,甚至有很多那天沒有出現得藝人。
像是在花燈旁邊,跑旱船得,這個流傳千年得古來表演,李忱又看到了。旁邊圍著一圈得,是鬥雞,好多人大呼小叫,看那興奮得程度,一定還有下注得。
再過去一圈人,圍著一塊更大的地方,做什麼?相撲摔角得,兩個裸著上半身得大漢,坑嗤坑嗤得角力著,旁觀民眾不斷叫好,鼓勵。
更遠一點,看到兩跟桿子,桿子間牽著一條繩索,下面圍觀之人更多,了凡拉著李忱湊了過去,驚呼一聲。
『會摔死得。』,原來是走繩索,李忱抬頭望去,只見兩跟竿子間,繫著得繩索上面,正戰戰兢兢走著一個年輕得小姑娘,她巍巍顫顫得走在繩索上,下面的人為她緊張不已。
『喔~~。』突然間,下方人群一聲驚呼。只見已經走到繩索中央得小姑娘,一個重心不穩,繩索一晃,她連忙壓低身子,一隻手抓著繩索,看得下面的人驚慌不已。
『太危險了,快下來吧。』有人看不過去了,叫那個小姑娘下來,『是阿,是阿,不要為了一點錢送了命。』,說著,就有人像前面得銅盆扔出了很多銅錢,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慷慨解囊。
不過呢,小姑娘還是堅持走完了這條繩索,立刻贏得觀眾喝采,掌聲和銅錢不斷。
李忱微笑,他身體好,眼尖。一下發現那個小姑娘其實是故意得,這天氣又沒風,前面她走得很穩,怎麼會到了後半就吊鍊子呢?無非是故意製造懸疑氣氛,不過他也跟著得丟了幾個銅錢。
沒必要拆穿不是,人家就是混口飯,掙幾個賞錢,故意這樣做,也是要娛樂大家。再者,要故意這樣做,也是有風險得,人家也是博命阿。
再往前走,一圈更多的人,氣氛更熱烈,人們也更興奮,做什麼?表演好看,哪有親身參與精彩,原來是一群人踏歌呢。只見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圍成一圈,正在踏歌呢。
李忱和了凡也很高興得加入了隊伍中,盡情得笑著、舞著。這一刻,李忱把因佳節來的思親情緒,都暫時給忘了。只希望這歡樂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