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9.第四十九章 燕州夜  贵女长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议事厅中鸦雀无声,只听上官十一继续道,“第二种可能就是我地图上圈这几处,都是人迹罕至之地。而且大抵是山地或谷地。照着这两年年成,这些地方说是十室九空也不为过。戎人分散藏入,即使遇见了我大魏百姓,上前全部砍了,按照如今吏治,恐怕至今都还没反应过来。”

沈藏锋沉吟道:“那么十一以为有可能是哪种?”

“我认为是两种都有可能。”上官十一道,“大队戎人埋伏大魏等候偷袭机会,是极容易被发现。到时候东胡军一拦,御林军与咱们燕州这儿一合围,戎人下场堪忧!是以他们可能只潜伏了小部分人手下来,一来便于隐藏,二来,即使被发现了损失不大不说,运气好甚至还能逃走,三来却是这些人少了,行动又方便,甚至可以包住头脸等容易曝露戎人身份特征,反过来侦察我们动向!

“而他们也瀚海戈壁中藏了大批辎重供大军经过。这两日因为戎人留下来十万兵马对燕州围而不攻,咱们探马也难以冲过重围去报信,放出鸽信亦被纷纷射落,竟无一羽能飞过戎人营地!”

上官十一指着地图道,“所以我怀疑,朱笔圈了两道这几处,一定藏有戎人!因为这里是燕州、东胡鸽信以及报信使者必经之路!信鸽虽然经过驯养,究竟智慧有限,它们飞行路线一般来说是不会改,戎人本就擅长骑射,驯养有鹰隼,天性便会捕捉信鸽。再加上守住关卡要路,狙杀信使。哦,还有这里,圈了三道,都是烽火所。如此断绝前方示警手段,潜入大魏腹心戎人便可如这次一样,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城——否则刘家早该有警讯传来,怎会让我燕州几乎落入戎人之手?!”

……说起来燕州当日情况其实比帝都还危险。

燕州没有帝都那么好运,戎人还没赶到城下就被人发现而且及时进城去报了信,主持政务太师又认为以稳重为上,宁可事后为四门忽然关闭找个借口敷衍过去,也先关了再说。这下子等于是救了合城之人。

当日戎人大军骤然出现燕州城外时,燕州主事几人都守将府中批阅公文,城门口只得士卒及低阶军官。偏偏戎人到来辰光跟城中骑兵操练时辰差不多,于是城门下士卒都以为,大地震动是因为今日骑兵操练特别卖力缘故。

他们还彼此说笑猜测,是不是苏秀茗或沈藏锋亲自去督促?

结果没说笑两句,就看到了远处遮天蔽日旗帜——由于没收到东胡方面任何警讯,城头跟城门士卒第一个反应不是关闭城门发出警讯,而是互相询问近有没有援军要来燕州驻防?

这么一耽搁,等他们看清楚旗帜下是一张张深目高鼻面孔再仓皇关门时已经迟了。

等苏秀茗与沈藏锋接到消息、丢了朱笔披挂上马赶到时,已经有两万戎人杀入城内,有多戎人还源源不断往里挤。

舅甥两个带着亲卫浴血奋战,苏秀茗因为年长、体力开始衰退,臂上还被砍了一刀……好不容易才把城门关上,又将城内戎人一点点搜寻出来杀——这中间因为几名军官得知戎人进城,以为守不住了,惶恐之下弃了部属,要求打开其他城门逃命,导致全城大乱,甚至被几个戎人摸到储存辎重库房外点起了火。

亏得发现及时,这才没有造成大损失。

但血战一昼夜,拖着疲惫身体安抚军心、抚慰城内黎庶……好容易把大局稳定下来之后,负责审讯戎人留下来做舌头人却禀告了一个可怕消息:这次戎人大举进犯,目标是帝都!

带头攻进燕州城里都是戎人中悍不畏死之辈,审讯之人用手段方才撬开了一人嘴,饶是如此,这人没招供几句,也就断了气。所以能够禀告也就这么多了。

然而大部戎人出现燕州,东胡方向却毫无消息,而且自那次夺城失败之后,戎人也不再攻城,只城外安营扎寨,设置鹿砦。明摆着,是要对燕州围而不攻。却有多后部大军,浩浩荡荡,往帝都方向而去!

这情形,足以佐证俘虏临终之言了。

之前因为刘家兵败,为了抵御戎人,将能抽调精兵抽调一空。沈家都支援了两万西凉军。后来戎人忽然退兵了,东胡又要抓紧时间抢修工事,防备戎人卷土再来、还要收拾役夫,防止再出现信州役夫那样事情。

所以如今燕州城里兵力,仅仅只够守城。想冲出城外去,除非是不要燕州城以及城中辎重了——那也肯定会付出巨大乃至于惨烈代价。

这也还罢了,关键是现戎人这么多,去攻打帝都戎人多,若是付出惨重代价冲出燕州之围,那么到了帝都城下又有什么意义?

即使加上京畿那后两万西凉军,十几二十几万戎人跟前一样没什么看头。

尤其离开燕州之后,辎重从何而得?

先前皇室跟诸家为了防备沈家作乱,对西凉军辎重是给出限制!

怕是这次帝都一被围,那两万西凉军主将就要为接下来粮草而头疼了……假如他们机灵跑得,没被戎人干掉话。

现问题就是戎人没有攻城意思,燕州城里暂时已经没了危险。可他们要怎么帮上帝都、怎么顾上他们帝都家小亲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