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找儿子  书呆子求婚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div id="book_text_content">

三间陈旧的瓦房在邻居楼房的比衬下羞涩的躲在两个高大的白杨树下,与之相连的是两间更加矮小的房屋。破落的院子,连个院门都没有。这就是我的家。

当时我家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哥已成家并有了两个儿子。其中,我的小侄子因为计划生育罚了三千三。这样一来,大哥家的境况也很拮据。姐姐出嫁到了邻村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家。

二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结了三次婚都没成,被村庄上的人们怀疑得了男人那种可怕的病,感觉没脸见人,一个人去了海南。

二哥走后,我家的日子就过得更加窘迫,又加上我的父母不懂科学种田,庄家的收成总是比不上别家。这样,我们的家境算是当时村上最贫穷的人家。

当然,村里也有几家有钱的“冒尖户”,有些是因为女孩多,田地多,又善于种棉花,有些则因为会手艺(如木匠),有些则因为儿女有门道在外打工。

我离家出走的第一天,父母还以为我去了亲戚或朋友家,起初根本不在意。可又过了三五天,仍不见我的踪影,不由得母亲不担心。她找来父亲和大哥商量。

大哥说:“老三以前也喜欢离家出走,但是出去一两天就回来了,这次时间也太久了。”正说着,良秀来到我家。大哥看见良秀,忙一把拉住他问道:“你来得正巧,我刚要去找你,建明好几天都不见人影,也不知去了哪里?他走之前有没有去你那里?”

“我就是为这事来的,”良秀说,“他前几天来找我,向我借钱,说要去江西看他的小说。我不想让他去,就不愿借钱给他,可他说话将我的军,我没办法就把身上仅有的35块钱给了他。他拿到钱后,可能第二天就走了吧。”

“那你第二天咋不过来告诉我们?”大哥问。“我本来打算过来,可是有点事耽误了。”“我们这里离南昌有多远?”大哥问良秀。“谁知道?大概有一两千里地吧。”良秀说。

“那样的话,在路上耽搁,再加上来回折腾,可能没那么快回来,我们还是再等等吧。”大哥望着母亲,安慰道。

母亲想想大哥说得有理,也就不再为此事纠缠下去。但终究还是不放心,老是在父亲跟前唠叨。父亲劝她别担心,再等等。

可是,又过了三五天,我还是一点音讯都没有。母亲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他跟父亲说,咱娃是不是钱花光了又没脸讨饭饿死在外面了;再不就是跟着坏人去学坏去偷去抢被警察抓了;或者被人认错仇家给杀了------种种可能,不一而足,母亲都想到了。

一想到这些,母亲就忧心忡忡,泪流满面。几天后,竟致茶饭不思,饮食不进。尽管父亲百般安慰都无济于事。

没办法,父亲跟她说:“你这样折磨自己,还不如咱们一块去江西那个地方找咱娃。”母亲一听这话来了精神,当天就打点行囊,准备出发------

父亲见母亲这样,就跟她说:“你先别慌。咱们真要走,还得先准备准备。我得先把我的鼓架好好修修,再去街上进一些木梳篦子;咱们半路上我一边说书一边养活你,顺便打听咱娃的消息。

有空的话,我们还可以卖一些木梳篦子。你可以先去老大那里要一份报纸。咱部门总得知道要去江西哪个地方吧。然后你再拿上报纸去你弟弟家,让他把具体的坐车路线跟你说说,最好让他用纸写清楚。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可是,咱俩都不识字,就算写了地址,又看不懂,有什么用?”“我说你脑子死吧你还不承认。咱们看不懂,难道不会问人?”父亲说。

母亲听父亲说的有理,当时就找到大哥,向他要江西那个信息部的报纸。大哥问她干什么用。母亲说要去找我,大哥说:“妈,你闲的没事干了。按我的意思,你就在家好好待着。过一段时间,他自己就会回来的。”

“可是,我受不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你们要做棺材埋我。”母亲说着哭起来。大哥就劝她说:“妈,我没法说你。你先想想,老三把你们老俩摆置得还不够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