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涟漪和赵粒昭面面相觑。
“也没什么复杂的东西,我以前也是写文章的,文章侧重表达个人观点,而报道则需要陈述事实,你只需要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有依据的事实写出来,适量的加上一些客观评价,就是报道了。”赵粒昭见涟漪点点头,明白了。
“赵组长,您以前从文章过渡到写报道也遇到过像我一样的问题吗?”说完,涟漪就后悔了,自己怎么这么嘴笨,不仅提了件伤心事,待会儿被问起要怎么说啊。
赵粒昭,笔名昭昭,文坛一等写手,凭借一本《古风儿》大受好评,活跃于各类书刊。可就在几年前,因为一桩诬陷“昭昭”这个名字彻底消失在了读者的视线之中。
元老级的大作家指认《古风儿》是抄袭他的作品,还在书中标注,大作家作品无数,自然有可信度。于是,因一部作品红上巅峰的新晋写手,被大胆揣测出的舆论和不明真相下的批责否认了她所有的成绩,她心如死灰的消失了。但事实如何也没有人去深究。
涟漪想起昭昭离开时的一番话,“这文坛就像一处险恶的山崖,站的人多了就变得拥挤,上一秒种可能还被人们小心的捧着手里,下一秒却被众人抛落谷底。各位,好自为之。”
赵粒昭似乎也陷入了某种思绪当中,“你也知道以前的事?”
涟漪见她表情淡淡的,放胆了回答,“略有耳闻,我读过前辈的书,也看过之后前辈发表的文章。”涟漪吸了口气,眼睛炯炯地看着赵粒昭“我相信前辈,前辈是不会背叛作者之名的!”
赵粒昭震惊了,头悄悄底下,涟漪看见了她微红的眼眶,“没想到,时隔多年竟还会有人对我说出这番话来,一模一样的话啊,人却不再是那人了。”最后哽咽起来。
涟漪忍不住落泪,自己的死对好友来说有多沉重自己可能无法感知,但她的悲伤和落寞是深深的传达到了。
后来,涟漪笨拙的解释自己想到偶像许涟漪才情不自禁伤感的,涟漪笃定赵粒昭会信。
赵粒昭学生时代哭得最惨的一次,就是法国诗人艾瑞·马德去世的时候。正值年华的少女为一个老头儿稀里哗啦的哭了一天,谁都劝不住,这就是被冠以欺骗无数无知少女的偶像情怀。
所以,偶像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涟漪受教后,准备回去好好改改,分别时,赵粒昭显得分外感慨,“刚开始还不觉得,现在越来越觉得你像我一位故人了,有种你就是她的错觉,虽然你们长得并不一样。”
涟漪神秘的笑了笑。就是我啊。
赵粒昭想起了什么,“小秦,你大名叫什么?”
涟漪微微一笑,恍若从前,“我姓秦,名潋依。秦潋依,请多指教。”
赵粒昭微怔,阳光灿烂下神色飞扬,呢喃着,“潋依……涟漪……”是你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