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分成比例 华娱之光影时代
2002年,张卫平强行要求院线方提高《英雄》的分成比例,最后院线方屈服,《英雄》史无前例地向院线争取到40%的分账比例,放映后的成绩也不负众望,拿到2.5亿元票房。
2004年,张亿谋的《十面埋伏》上映时,张卫平进一步要求将制片方的分成比例提高至41%。他的理由是,片方承担了影片绝大部分的宣传费用,并且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保证“音像制品的销售滞后两个月”,提高一个点理所应当,最后院线方没办法,只能答应他的要求。
到了《满城尽戴黄金甲》上映时,张卫平直接提高电影票价,要求院线执行42%的分账比例。
“张卫平+张亿谋”的强强联手,铸造了一个神话,从38%到42%,是电影的市场价值改写了行业规则的体现。
不过这样的强势分成只集中在极少数拥有票房品牌价值导演的手里。决定一部影片的分账比例要看投资、品质、档期、类型等多方面因素,能拿到41%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华语电影分账比例浮动在38%—40%之间,有些低成本影片甚至低于36%。
2007年,冯晓刚的《集结号》分成比例也才40%。
作为2008年年度史诗大片,《赤壁》{上}背靠中影,也才拿到到了41%的分成比例,而杨小阳《源代码》的分成只有40%。
2008年,国内电影市场井喷,《赤壁》、《源代码》纷纷破3亿,内地全年总票房突破43亿,华语电影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为了促进电影产业,直接下发通知,制片方分成不得少于43%。
回到正题,温晴闻言,笑着回答道:“刚刚达成共识43%,老板,今时不同往日,他们不敢拿捏我们。”
温晴的语气透着一股骄傲自豪,还有一种对自己公司的强大自信。
想想自己加入进来的时候,杨小阳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千阳也是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
当时杨小阳的电影还要与中影、光线展开合作,才能顺利上映。
就算借住韩三品的赏识,也要经过理解交锋才能获得不错的排片,保证从院线方的手里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成收益。
再看现在,杨小阳已经是国内影视行业出名的大导演,非常有票房号召力,千阳公司也成为集制作、宣发与一体的中等规模的影视公司,在影视圈也算打下一片天地。
杨小阳拿起水杯喝了口水,放下来,看着窗外道:“万事俱备,只等大戏开罗了!”
……
随着《孤胆特工》上映的时间越来越临近,千阳在宣传工作自然也全面铺开,各大票仓城市的电影院也都已经开始正式宣传,只要观众一走进电影院,处处都能看到《孤胆特工》的元素。
除此之外,在户外路边广告和楼宇广告方面也是铺天盖地的展开,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不说,就连很多县城都有覆盖,可以说《孤胆特工》都可以看到宣传海报。
电视、网络开始出现电影的预告片、幕后拍摄特辑、电影主题曲等等,在这方面上杨小阳投入很大。
预告片不算长,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
画面的最开始就是陈昆冷漠的眼神,接着闪过关小彤与他的日常生活,再然后就是王千原出场、吴金,最后就是陈昆大打出手,与吴金展开激烈的对决,对着汽车里的王千原开枪。
最后画面变暖,陈昆与关小彤拥抱在一起。
这是预告片的最后一个画面。
“卧槽!卧槽!卧槽!电影帅爆了!”
“我去!简单的特工动作片拍的如此刺激,杨小阳导演太牛逼了。”
“就冲着陈昆与吴金在电影里的凌厉的动作戏,就值得走进电影院。”
“……”
许多影迷朋友看过预告片里精彩的片段,对于电影的期待值更加高涨,电影还没有上映,有关电影的话题讨论度就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