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只是.....”
“逗你的!”胖子嘻嘻哈哈的给了我一个拥抱。
“M也是我的好朋友啊——”
我用力抱了下胖子,不自觉的眼角有些湿润,我想起在手术室门口,凯特阿姨那张疯狂又绝望的脸。
“——如果我连这种新手任务都刷不了,怎么拯救世界呢?晚点见啦,中尉!”
我怔怔的站在路边,看着保洁车消失在黑夜中。
事实证明了我们的疑虑是多余的,安检门口甚至没有安保人员,也不需要核实相貌,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印章。
胖子推着清洁车穿过一条很长的走廊,面前出现了四个金属电梯。
“我现在该去哪?”胖子在蓝牙耳机里轻声问。
“负1层到4层都是停车场,…..”达尔文在电脑里翻找着施工图:“剩下3层都没有标明用途,你随便选一层吧。”
“我的幸运数字是6,我选6层。”胖子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呃…..等等,这里没有6层呀….”
他扭开胸前的针孔摄像机,我看到4个金属电梯都只有一个按钮,通往同一个地方。
HIVE(蜂巢)。
“管他是什么,反正进去之后,找到最近的一台电脑把木马程序插上去不就行了嘛!”
胖子进去电梯之后,针孔摄像头信号丢失,电脑屏幕一度进入黑暗。
“Dick,你怎么样了?找到电脑没?”过了一会,达尔文耐不住性子问。
“伙计….这,这…..他妈的没电脑啊……”电话另一头,传来烂鸡鸡颤抖的声音。
“什么意思?”我们几个的心都提了起来。
几秒钟之后,针孔摄像头的画面再次出现,我们终于明白了胖子的意思。
呈现在胖子面前的,是一个200年之前的“档案馆”。
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没有任何现代电子设备。
只有数已亿万计,堆积如山的资料和档案。
整个HIVE,就是把地下三层打通,再借鉴蜂巢的方式连接起来——墙壁上是一格一格六边形的“蜂房”,里面堆积着从羊皮卷到纸质的档案。
越靠近HIVE的底部,“蜂房”里的档案年份越新,从上往下看,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纸张发展史”。
HIVE的底部,是密密麻麻的六边形房间,因为没有天板,从上看下去可以说是一览无遗。有的房间里面有桌子,但大部分都是档案柜,一些穿着制服的人在里面走来走去,把各种文档分门别类。
这里甚至连一台电动升降机都没有,当底下的人想从上层的“蜂房”拿资料的时候,只能靠最原始的旋梯攀爬。
“这里…实在太他妈宏伟了….”胖子忍不住感叹道。
HIVE除了格局比较特殊,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来自于历史中那些璀璨的文化古迹,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早已被战争摧毁的文明。
它的顶部是完美的古罗马穹顶,上面画着和希腊传说中的海王波赛冬和塞涅。新古典主义的柯林斯立柱将蜂房与廊道分开,地板由某个中亚神庙里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板拼凑而成,每个细节都保留了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文明的最高致敬。
谁能想到,在这座高科技的大脑研究中心之下,竟然有一座18世纪前的档案馆。贤者之石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至少差了300年。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设计的用意了。
因为为贤者之石工作的,恰恰都是走在世界科技最前沿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让比尔盖茨来选择一个最安全的地点保管某份文件,也许电脑和云端硬盘是他一开始就会否决的方案。
一个靠写程序致富的人,比谁都明白数字化科技看似安全,实则危机四伏的事实——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安全”的。
即使是用了目前最高级算法加密的文件,都有可能在几个月之后被轻而易举的解密。
科技与日俱进,在我们埋怨社交账号被盗的同时,号称全世界最安全的五角大楼数据库,也在被数以千计维基解密的黑客们攻陷着。
对他们来说,也许把原始手抄本锁在机械保险库里才最明智。
就像贤者之石的陨石印章一样,这些看似过时的古老技艺,某种程度上兴许比数字技术可靠的多。
HIVE就是这些走在时代尖端的人得出的最安全的加密方式,他们切断一切信息化技术,把秘密通过最笨拙的纸和笔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