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青铜禁  青帝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它在岩石堆中极易被人现,孔雀石含铜量高,其含铜品位可达1o—2o%或高,所以古代的青铜,差不多都是用孔雀石冶炼出来的。

孔雀石是一种氧化矿,只要同木炭放在炼炉中进行冶炼,加热到1oooc稍高一些,就可以炼出铜来。

它又常常与自然铜一起出现,并与铜锈有类似的颜色,因此孔雀石,很可能是人们最早用于冶炼的铜矿石。

金三想要还原西周青铜器烧制工艺,复制西周青铜器,自然要限接近古代的冶炼环境,不管是工艺,还是材料。

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金三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为青铜的冶铸提供了很多帮助。

龙山文化中黑陶和白陶的烧陶温度,均与铜的熔点接近。

使用陶模具制作泥坯和印制花纹等技术,与铸铜的模具功能有相似之处。

冶铸用的熔炉、水色、型范等都是陶质的用具,炼铜用的木炭也与烧陶所用的燃料是一致的。

古时候的人们在制作石器时,为寻找原料而出没于山丘丛林时,如果一旦现自然铜与孔雀石等铜矿石,那么他们先要开采的就是表面上的自然矿石。

金三想要用古法炼铜,复制出完美的古代青铜器,自然要限接近古代工艺,以便炼制出来的青铜,跟古时炼制的一样。

不过用孔雀石炼铜,成本还是高了点,所以侯钟已经让人去湖、北,江、西等地,去那些古时的矿洞遗址,收集些铜矿石。

湖、北大冶铜录山,江、西、瑞、昌铜岭等地,都有商周采矿遗址,因为大多分布在火成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接触带内的岩石破碎,比较容易采掘。

又因大气降水和淋滤作用,地表面的铜元素在接触带中相对集中,出现了铜品位自上而下逐渐富集的现象,形成氧化矿富集带。

这种条件使它成为古代先民理想的采铜场所,这里的矿石,主要是孔雀石、硅孔雀石、赤铜矿等,都属氧化矿。

当时冶炼铜矿石的方法,是将矿石与木炭放在冶炼炉中进行冶炼。

由于这些矿石是氧化矿,因此这种冶炼被称作氧化矿还原熔炼。

虽然目前只现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商与西周时的炼炉尚未见到,不过金三从拍摄的射频上现,西周使用的炼炉,跟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很像。

春秋时的炼铜竖炉,肯定是传承了西周的竖炉,所以金三自己修炼了一个小型竖炉。

春秋时期的冶铜竖炉冶炼性能很好,能持续加料,持续排渣,间断放铜。

春秋时期的冶铜技术,是在商代与西周时期的冶铜技术的基础上展来的,从出土的商代与西周铜器数量之多,用铜量之大,或许说明,当时的冶铜业还是比较达的,商代与西周的冶炼水平也是不低的。

衡量冶炼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炼渣中的含铜量的多少。

因为矿石中所含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炉渣粘度就越大,渣的流动性也差,渣中所含的铜也越多。

但若加上熔剂,或进行配矿,则可使炉渣的粘度降低,排渣时的流动性能也好,冷凝时呈薄片状。

由于这些地点的矿体是铜铁金属伴生矿,所以炉中的铁矿石,在高温下生成的氧化亚铁与二氧化硅结合,减低了炉渣内二氧化硅的含量、粘度降低,炉渣的流动性能好,冷凝后成了薄片状,渣中含的铜也就减少了。

西周时期,冶炼过程中已经掌握了配矿技术,使渣中的含铜率降至o.7%,这是冶炼水平较高的一个表现。

这种配矿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

把古代的冶炼技术研究透彻了,金三努力了三天,也只弄出了几百斤青铜,这点分量,却是不够炼制共和鼎的,没办法,金三炼制了两个青铜禁。

禁,是中国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时摆放盛酒器的几案,多为铜质,目前存世的铜禁非常稀少。

金三烧制的这铜禁四面饰夔纹,制作精良,纹饰生动,为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底,这件青铜器从造型上看它很像一个桌子,所以当时人们就把它称为铜桌子。

这东西它叫铜禁,禁是中国古代贵族摆放盛酒器的几案,禁面上三个突起的椭圆形子口,分别放置盛酒器。

金三仿制的这青铜禁,是完全按照西周铜禁铸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