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重阳  独与卿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听说了严怀瑾中了解元,徐老夫人整个人都不好了,从整天哭天抹泪的,埋怨徐秉文坑了韩舜华,埋怨韩舜华不听话,埋怨严徐氏无情,不知道照顾同族姐妹,不顾念韩舜华,张嬷嬷也在一旁起哄架秧子,娇儿和金桂煽风点火,把小院子闹得鸡犬不宁,直闹得辛嬷嬷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带着健仆杀过去,用一尺长,四指宽,半寸厚的红木板子,打掉了张嬷嬷八颗牙,剃光了娇儿一头黑亮的头发,金桂的手肿起一寸高,才算把徐老夫人给压住了,但是也告诉了厨房,徐老夫人膏粱厚味吃得太多,最近有些火大,需要饮食清淡些,清清肠胃去去火气,所以这半个月,都以照得见人的薄粥汤水为主。

徐生朴重阳节当天回来,听说了徐老夫人闹腾的事,二话没说,找了泥瓦匠,拆了小院的大门,彻底封死,隔绝了旧院子与外界的通道,又在两个院子中间的墙上,开了个小小的,高三尺,宽一尺的小门,用来传递食材,日用杂品等。彩云和雪兰被韩舜华交给了辛嬷嬷调教,被封在院子里的,只剩下张嬷嬷祖孙和徐老夫人四个人。

辛嬷嬷跟韩舜华达成了共识,以后,彩云就是韩舜华贴身的掌事嬷嬷,雪兰,自然留给薛瑾瑜来用了,辛嬷嬷也不藏私,倾囊相授,至于能领会多少,如何能熟练使用,就看个人悟性了。短短几日下来,成果还算让人满意。

韩舜华特意给严徐氏递了消息,说请了郎中看过,徐老夫人有些心智失常,为防着她神志不清的情况之下,说的疯话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去,伤了两家的情谊,不得不把徐老夫人的院门封了。真的是实属无奈,才出此下策。还请严徐氏理解她并不是忤逆不孝之人。转述完了韩舜华的话,辛嬷嬷又隐晦委婉的,转述了一部分徐老夫人的“疯言疯语”,把严徐氏气的几乎晕厥过去,送走了辛嬷嬷,对着严守正,严徐氏咬着牙喘了半天粗气,严守正又是捶背又是捏肩的忙活了半天,严徐氏才算是缓了过来,捧着宽胸理气的药茶,只吐出了两个字,“活该!”

折腾了一白天,也没心情和体力去登高,早早地吃完了饭,徐生朴强拉着韩舜华,扛着薛瑾瑜出门,要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身后跟着辛嬷嬷,雪梅雪兰雪竹雪菊,老雍军驾着骡车,一大串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门。重阳佳节,许多人都回家去陪着父母团圆了。东市的人不如平常的多,可是也不算冷清。徐生朴看到什么都想买给韩舜华和薛瑾瑜。没逛多久,雪梅手上就多了两包凉糕,一包豆沙馅,一包花生芝麻白糖馅,还在头上插了茱萸,雪兰提着一小坛子菊花酒,雪竹拎着半篓子张牙舞爪的螃蟹,雪竹抱着一对儿笑眯眯的泥娃娃。

薛瑾瑜抱着个石榴啃得欢快,手脖子上多了一对红绳系着的桃木棒槌。韩淑华虽然带着帷帽,头上却多了一支乌木雕的梅花簪子,手里也拿着个火红的大石榴。没多久韩舜华就走累了,带着辛嬷嬷和四个雪丫头挤在一块,坐上了骡车,薛瑾瑜依旧坐在徐生朴肩头,又换了新炒的栗子在啃。车辕旁已经摆满了水晶肘子,扒鸭子,酱驴肉,毛嗑,松子,各种糖果糕点。逛完了街边小摊,又逛起了金银楼,绸缎庄,最后又在德升楼吃了一窝丝的汤面做宵夜,配上卤的鸡翅鸭脚,不能更开心。

捧着酸酸的山里红,一路吃到了家,薛瑾瑜终于给忙碌的腮帮子放了假,躺在炕上,挺着小肚皮睡着了。韩舜华埋怨徐生朴,“不要老给瑾瑜吃东西,万一积食遭罪不说,坏了脾胃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没事,我心里有数,今天晚上她就没吃什么,一路上也就吃了一块凉糕,半个石榴,三颗栗子,两只鸭掌,几口面汤,五个山里红,不会撑到她的。”徐生朴双手抱头,躺在炕上,“我们应该给丫头添个伴儿了,要不然,她一个人太孤单了,最好是个跟丫头一样可人疼的姑娘,将来我们老了,还有人能跟丫头走动,有什么事情也有人商量。”

说着话,手就不老实的往自个媳妇腰上摸,也不吹灯,借着烛光赏美人,一直赏到了五更天。

严家的重阳节就过得隆重多了,严佑承和齐毓秀也放了假,一大家人上午去城外插了茱萸登了山,严徐氏还顺路去清风观还了愿,回来团团围坐,喝着菊花酒,品肥美的螃蟹,严佑承也不用什么蟹八件,抓起来揪下脐子,掀开蟹盖儿,除了蟹腮蟹心,就大口开吃,齐毓秀也想多吃些,可惜才刚吃完了一只,严徐氏就不让吃了,怕她吃太多寒凉的东西,将来来了天葵,腹痛遭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