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试戏  慕平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丨姐,你怎么又给我请假了。”

拍完上午的戏份,一边吃饭一边复习剧本的沈安彬正疑惑着,怎么原定下午的戏不拍直接跳到晚上了。

“怎么,金导没跟你说吗?”江晚似乎心情很好,“关文卿编剧的新作开始选人力,金导介绍你过去试戏呢,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沈安彬一摸后脑勺,“原来金导是说这个呀,我还以为是下午戏的剧情有改动呢。”

“我看你啊,是拍戏拍傻了。”江晚笑着说,“快吃,吃完我们早点过去,金导的推荐,迟到了不好。”

“关文卿编剧这次的新作叫《北宋》,这个剧本他写了三年了,可以说是极其用心。”

去往《北宋》选角现场的路上,江晚抓紧时间给沈安彬讲解着。

“虽然从当前透出的信息来看,年龄合适的好几个角色我觉得你都可以演,不过综合各方面考虑的话,我觉得你去试苏轼的戏份,上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你知道这次有哪些人去试戏吗?”沈安彬好奇的问。

“不知道,《北宋》的选角还没对外公开,只知道今天这个是第一轮,来的都是内部推荐的人选。”江晚,“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毕竟关编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有他出手的剧组配置都不会差。”

“有剧本吗?”

时间紧迫,沈安彬想要先熟悉一下。

“没有,到了之后现场会随机发相应角色的单场剧本,虽然是内部推荐,但是该做的保密工作还是一样要做的。”

虽然演戏多年,但每次试戏前的等待时间,沈安彬依然不可避免的紧张。与接待人员说明自己的意向之后,沈安彬等人就被安排到了单独的房间等候。

可能是为了避免试戏的人选泄露,《北宋》剧组给每个前来试戏的人安排了单独的等候室。

强压着内心的紧张,沈安彬用手机搜索着苏轼的相关资料。

众所周知,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但《北宋》这部剧主要讲述的乃是朝堂之事,重点定然不在苏轼的文学成就之上,而朝堂之上与苏轼相关的比较有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苏轼作为保守派的代表长期以来对变法进行了批判和抵制……

“沈老师,这个剧本给您,十分钟之后在二楼107室试戏。”

沈安彬正研究着苏轼的生平,等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黝黑的小胖子拿着几页剧本走了进来。

“多谢。”

接过剧本,沈安彬抓紧时间研读,他拿到的这一场是苏轼外放到杭州任通判,亲眼看到因为王安石变法给劳苦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感叹:人心之于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人主失人心则亡。

…………

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沈安彬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参与评判的除了编剧关文卿,还有知名导演章丘,另外还有一位中年男人。

表演结束,坐席前的三位评审交换了眼神。

“这个剧本你看看。”

中年男人从桌子上那一踏剧本中,抽出一份,“现在看,看了演。给你十五分钟准备,够不够?”

沈安彬上前接过剧本,新的剧本主人公是宋神宗,他粗略的翻过之后,表示可以一试。

“那好,我们先出去休息一下,一会进来,希望看到你的精彩表现。”

中年男子说完,便带着关文卿和章丘走了出去。

“这个就是金满推荐的那个人吧?”中年男子问。

“没错,就是他。”章丘说,“张华和金满都挺看好他的,觉得他演技不错,外貌也很抢眼,但是又演啥像啥,演绎角色时不会带入过多的个人特色。”

“刚才苏轼那段确实演的不错,不过王总刚刚把宋神宗的剧本也给了他,我倒也很想看看他演宋神宗会是什么样子。”关文卿说。

屋外关文卿等人讨论着,屋内沈安彬也在用心琢磨着。虽然之前等待的时候沈安彬内心很是紧张,但是一旦手中有了剧本,他的心就安定下来了。

宋神宗赵顼,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从立场来看,苏轼与宋神宗的变法立场是完全对立的。

沈安彬拿到这一段剧本,讲的是王安石罢相之后,宋神宗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主持变法,此段本是宋神宗与朝臣争论,此刻由沈安彬一人演绎,可谓难度颇高。

……

“好的,你的两段表演我们都看过了。具体结果我们这边会综合其他演员的表现慎重考虑之后再回复你,这个时间会有点久,希望你不要着急。”

“好的,期待您的回复。”

表演完毕的沈安彬松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管结果如何,他认为自己已经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出了自己能表达的最好的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