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快钱,有什么好事?能不能带我一个?”听到有赚快钱的机会,柳子邵急忙叫住准备出门的王诺岳。
柳子邵有个小目标:买一台自己的计算机。虽然王诺岳的机器随他用,但他还是想自己买一台。他原来是想用申鹏快印的分红来实现这个小目标的,可是三月份申鹏快印扩张,他追加了两万元,这把他的积蓄基本榨干了。
在那之后,王诺岳又给他发了三个月的工资,有四千多块。再加上开发屏保程序的时候,他是负责人,分钱时拿了双份,也有三千块。他现在又攒下了八千来块。虽然八千块钱在九十年代初期真的不算少,但离他的小目标,还有点距离的。
王诺岳想了一下说道,“行吧。如果你最近两个月不要用钱,那就把钱交给我,应该能赚点钱。”
“钱生钱?”柳子邵疑惑地问,“你是想炒股吗?”一说钱生钱,柳子邵能想起来的就是高利贷和股票了。但王诺岳这样子不像能放高利贷的,那就只能是股票了。
王诺岳笑道,“你还挺敏锐啊,知道我要去股市赚钱。”
柳子邵迟疑了,魔都证劵交易所去年开业,他们还去看过热闹。从那天起,报纸上就每天刊登股票的开盘价、收盘价。但魔都的股市,不像去年鹏城的股市,疯涨疯跌。魔都的股市一直不愠不火,他看不到赚钱的机会。
看到他迟疑的脸色,王诺岳笑了,“你不会以为我去魔都证劵交易所吧?不是的。刚才和你说起borland,让我想起了一个机会,在花旗股市上赚钱的机会。你换衣服和鞋,我们边走边说。”
在等待柳子邵换衣服的时候,王诺岳开始再次思考自己的计划。在他的记忆里,borland公司的倒下,不仅仅是因为微软对borland公司的小动作,更是因为ceo菲利普·卡恩(philippe kahn)的决策错误。
菲利普·卡恩,有时也自称“野蛮人”,在1995年被董事会开除之前,一直是borland的ceo。他作为一位非凡的极客和企业家,在八十年代,带领着borland与微软竞争。但就在今年,随着卡恩的一个错误决策,borland的辉煌将越来越黯淡,最后沦落到被人收购的地步。
这个错误,也是王诺岳想抓住的机会,就是卡恩的borland公司,将高价收购ashton-tate,一家近千人的数据库软件公司。在后来的分析中,不少人认为,卡恩的这次大胆的尝试,是出于一种危机意识。,但却是一个大错误。
八十年代中期,borland和微软还是肩并肩的公司,到了八十年代最后两年,差距已经开始拉开。而且,因为资金的紧张,borland 采取了一个“超越dos,专注于图形界面”的策略。这个策略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执行的后果却非常严重。
首先是他们选择了ibm的os/2,而不是微软的windows,这可能和ibm提供现金激励有关。而os/2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windows,这直接影响到borland 。
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内部矛盾。副总裁布拉德·西尔弗伯格(brad silverberg)因为这个决定离开公司,并将很多工程师带到了微软。在微软,他作为资深副总裁,领导了ms-dos,windows 95和internet explorer的开发。
王诺岳一直在想,是不是因为布拉德的离开,刺激了卡恩,让他在今年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企图通过强强联手,占领个人计算机的数据库市场。如果按梦境中的发展,下个月,卡恩将在以4.4亿美元收购ashton-tate,一家实际上比borland更大,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和组织的软件公司。
大规模的合并和收购,一直是ceo最冒险的赌注。这次卡恩赌输了,合并对borland来说,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两家公司的产品线停滞不前;今后的六年中,有五年亏损,市值70亿美元的公司,最后不到一亿美元。
但对于王诺岳来说,这就是机会。在交易公布的当天,ashton-tate的股价就上升了百分之四十。只要加个三倍的杠杠,他就可以让自己手头资金翻个一两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