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白墨朝堂  嚣张公主学乖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吕君思怕这两人吵起来没完没了,赶紧佯怒斥之:“你们也知道这是朝堂之之上,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人了,在本王面前吵吵闹闹,跟三岁小孩拌嘴似的。本王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你们都给本王闭嘴!”

两人见王上出声制止,只得双双拂袖退回班位。

南诏堂见这两位不吵了,赶紧下殿上奏:“王上,那十九门气焰嚣张,若不制止,臣恐她唐南南会篡改年号,自立为王。届时,檀墨再发军南下,吾国内忧外患……”

“阿南呀,我知道了,你们能不能每天都是这个十九门,那个二月山的?成天听着,你们不烦,我都觉得烦了。”

吕君思半躺在龙椅上,捂着耳朵,一脸不耐。

高纪孝见王上依然如此,便出班上奏:“王上,此次出兵剿匪大军,是上意大将军麾下的步桑榆将军领兵。此次失利虽乃步桑榆之过,然,上意大将军这御下不严之罪……”

高纪孝看了南诏堂一眼,身后百官立马有数人站出来上奏:“上意大将军御下不严,望王上降罪。”

吕君思见这些家伙一个个的都把矛头指向南诏堂,立马怒了。

“你们这些人,安的是什么心?这一个个的,是要逼宫吗!”

这个高纪孝,整日说本王不思进取就罢了,还敢妄议阿南,阿南是他说得的吗?这个唐南南也是个不省心的家伙,闹便闹去,连累我在这儿挨训。

众臣见王上怒了,连忙跪下,齐声道:“王上恕罪,臣等实无此意。”

公孙大人冷眼看着跪下的数人,道:“王上,老臣觉得,这十九门受百姓拥戴,倒也不是坏事。不如将之招安,收入麾下。一来平定了蜀地内乱,二来,那唐南南一介女流,给个封号,赐一处封地,让她治理也未尝不可。”

“笑话。”高纪孝站起来,道:“我天疆王土,岂轮得到一介女流治理?再者,蜀地那唐南南在王都的名声公孙你也并非不知,以老臣看,对此等劣人,最好是斩草除根。”

公孙大人反唇相讥:“空穴来风之事,欺于愚人而止于智者。高大人如此着急剿灭十九门,所出何因啊?”

这高纪孝与公孙大人同为两朝元老,只是公孙大人是白墨世家公孙家族之子,承袭官位。

而高纪孝则是寒门出身,如今更是当今王上太傅,权倾朝野。为人圆滑,在朝中结党营私,公孙大人早已察觉,但奈何王上不理朝政,上意大将军又常年征战边疆,因此不得机会惩戒。

此次十九门崛起,可以说是必然现象。公孙大人早已查明,高纪孝所侵吞之私,大部分都是蜀地财帛。十九门虽为土匪,却劫富济贫,专杀贪官污吏。

这两年高纪孝中饱私囊的东西被十九门尽数劫去,更是折损了几个心腹爪牙。他早已对唐南南恨之入骨,此刻又怎会同意招安?

南诏堂见两位丞相又有大吵一番的架势,便赶紧上奏于王:“王上,臣觉得公孙大人所言有理。臣原前往招安,一则视察蜀地民情,二则步桑榆为臣之下属,臣理当亲自索回。”

吕君思见南诏堂都开口了,也只得同意,道:“阿南又撇下我去逍遥快活,我一人在这宫里都快闷死了。罢了,我马上起草招安文书,省的你们一个个的又来烦我。”

众人见王上同意,赶紧齐声宣到:“王上圣明。”

“行了行了。”吕君思不耐烦道:“你们都没事了吧?没事就赶紧滚蛋,省的在本王面前晃来晃去晃的心烦。都退下退下,阿南留下。”

吕君思迅速起草了招安文书,因为听过这位唐南南的暴戾名声,所以他在招安文书里给十九门的好处可谓是十二分的大。但也正是因此,导致蜀地唐南南接到这份文书后,一度怀疑这是个糖衣炮弹。

起草完毕,吕君思又千叮咛万嘱咐了许久,这才放南诏堂出宫。

南诏堂一出宫,就看见宫墙凉阴处匆匆走来一个戴头巾的小厮。那小厮见四下无人,就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交给南诏堂,道:“我家主人吩咐小人再次恭候,将此信交付与大将军的。”

南诏堂不收那信,问:“你家主人是?”

小厮答到:“是公孙右丞。”

南诏堂这才接了信,那小厮便自行离去了。南诏堂收了信,内心早已猜到了七八分。

左丞之事他早有耳闻,只是苦于他做事滴水不漏,抓不着把柄,这才一再放任。此次前往十九门,若招安事情办的妥当,那自然能找到罪证,怕就怕他从中作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