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宫,南薰殿。
这里是皇帝下朝后休息的地方。
皇帝李隆基端坐在上位,杨贵妃陪侍在身侧,宰相李林甫盘膝坐在上首,高力士站在下首。
他们的面前跪着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
陈玄礼此刻将头盔放在左侧,免冠跪见皇帝。
李隆基道:“大胆陈玄礼,汝可知部下杨铣送王忠嗣之事?”
“回陛下,臣不知。”
“汝身为禁军统领,护卫禁廷安全,如此重要的事,竟然不知?”
“回陛下,臣实不知。若臣知道杨铣是送别王忠嗣,臣一定不会只准半天的假,而是准一天的假。”
“呵,好啊。朕的大将军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真是朕忠心的臣子。”
“回陛下,臣蒙陛下错爱,添居大将军之职,宿卫宫城。任何可疑的人物和事情都不会放过。臣实不知,杨铣昔日是王忠嗣部下,如今王忠嗣承蒙天恩,赴任汉阳。杨铣前往送行,有何不妥。”
李隆基一怔。仔细一想,王忠嗣已经被证明无罪,赴任汉阳郡太守。一个昔日的部下念及旧情,去送一送老上司,好像的确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卿言是也,平身吧。”
“臣谢陛下天恩。”
李隆基瞥了眼李林甫,沉声道:“卿为宰辅,应当好好的协助朕治理天下,而不是在这些事情上留心,卿知否?”
李林甫慌忙起身,到御前跪拜道:“臣谨记在心。”
李隆基手一挥,李林甫和陈玄礼连忙告退。
“爱妃,看在令弟年少,我不计较他送王忠嗣之事。”李隆基语气温柔却暗含机锋,“但爱妃须叮嘱令弟,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
杨贵妃慌忙跪拜御前,柔声应道:“臣妾谢陛下恩典。”
李隆基笑着扶起杨贵妃,把她搂在怀里。
杨贵妃面上温柔的笑着,心里却盘算的很清楚。在皇帝当着她的面质问陈玄礼的时候,其实皇帝对这件事早有决断。不过是想借陈玄礼的口,敲打一下李林甫。同时,在她面前卖个人情而已。
太子府,东宫内。
父子三人还在为说服女儿或者是妹妹,在伤脑筋。
若是她知道杨铣有妾室,肯定是不愿意下嫁。她不愿意,谁也不敢强迫。就算强迫,最后她把婆家闹得鸡飞狗跳,只会适得其反。
“三娘在哪里?”李亨突然问。
“她在家斋戒三日,闭门不出。”李俶答道。
“真是个重情的孩子。”李亨叹息一声。
若问三娘是谁,她就是和政郡主李柔芸。
她出生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是李亨的三女儿,她和李俶是一母所生。皆是吴氏所生。只可惜在李柔芸三岁的时候,吴氏病故。李柔芸一直是在韦氏的抚养下
长大,后来李亨和韦氏离婚。
韦氏出家一直住在禁内佛舍中,每年到了韦氏的生辰,李柔芸都会亲自下厨做斋菜,去看望她。
今年也不例外。
时间到了二十五日,李柔芸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斋菜装好,亲手拧着食盒,来到禁内佛舍。
踏进第一步,即听到寺院里传来诵经声。
李柔芸站在佛舍门口,放下食盒。双手合十,诚心祷告一会儿。随后吩咐随行侍女不得入内,再亲手拧起食盒入内。
早有女尼瞧见,慌忙迎接:“郡主纳福。”
李柔芸回佛礼,柔声问道:“阿娘是不是在做什么呢?”
女尼摇摇头:“郡主,此乃佛门之地,没有郡主要找的母亲,也没有要找的韦妃娘娘。”
李柔芸改口道:“请问静慈师太,在做什么?”
女尼回道:“念经,侍奉佛祖。”
李柔芸要女尼带她去见静慈,女尼在前引路,一路上闻到檀香味儿。直到佛舍内,一座小屋前止步。
“郡主要找的人就在里面,请恕贫尼先行告辞。”
女尼很识趣的退下了。
李柔芸诚心的跪下,拜了三拜再起身,推门入内。
只见一位佛衣在身的中年女人,正面朝着佛祖,诵经礼佛。
李柔芸站在她的身后,一直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礼佛结束。
“难为郡主这个时候还惦记着贫尼生辰,贫尼不胜感激涕零。”女人起身面朝着李柔芸躬身行佛礼。枯竭的眼神里,闪烁着一丝慈爱的光芒。
李柔芸慌退后一步,以示不敢受礼。随后跪拜道:“慈母养育之恩,儿没齿难忘。”接着将食盒打开,里面全是素菜。
李柔芸一面将素菜端出,放在屋里的桌案上,一面道:“阿娘,这是儿亲手下厨做的素菜,请阿娘放心用膳。”
摆放整齐后,恭敬的端坐在下首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