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城因为水脉发达,形成了一处烟波浩渺的湖泊,南湖。
南湖以水、湿地、芦苇、荷花、香蒲为主要景观,其中最让天下名士喜爱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立夏时节。
苇绿荷红,烟波浩渺,鱼鸟成群,可谓是一处极佳的避暑胜地。
到了深秋时节,苇絮在夕阳下漫天飘扬,芦苇荡里时不时的飞出一群水鸟,景致更是妙不可言。
只可惜除了少数名士以外,很少有人能够在南湖拥有一处别业,因为整个南湖都是百忍堂张家的私产。
南湖风景最宜人的湿地里,有一座亭子,四面都是水波,不设桥梁,只能用乌篷船为渡。
这座说是亭子,其实就是一间楼阁的亭子内,放着一张藤椅,一名老者正躺在藤椅上,听着一名少女念诵演绎小说。
身前放着一只琥珀色琉璃博山炉,焚着一炉龙脑香,气氛静谧。
这一段演绎小说,少女已经复述了七八遍了,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了,嘟着小嘴说道:“翁翁,你要是喜欢听,就把那个临安解元叫过来就是了。”
“我都念烦了,翁翁怎么还没有听烦。”
听见少女不耐烦的嘟囔,正在另一侧雕琢一只竹雕的张阐,瞪了小女儿一眼:“莲儿,怎么和你爷爷说话的。”
少女听到父亲的呵斥,灵巧的小眼睛立即是泛起了一层水雾,泫然欲泣的就要哭给你看。
老者揉了揉美丽少女的坠马髻,从手边的白瓷盘子里拿出一个金粟平糕点,递给了小孙女:“不哭不哭,回头爷爷说你父亲。”
小孙女娇哼一声,拿着爷爷给的金粟平,在父亲面前得意的摇了摇,平时最爱吃金粟平的她,却把这个名贵的糕点放下了:“翁翁,我想吃辣条。”
辣条?老者活了这么多年,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自以为学识不比范如圭那小子浅薄,还真没听说过辣条。
正要询问小孙女辣条是什么东西,张管事的那条乌篷船靠近了亭子,立即被一名精壮的枪棒教头给拦下了。
张管事验明身份以后,小心翼翼的走上了亭子,恭敬道:“家主,那位赵解元找到了,就在张家的南湖楼吃酒。”
老者就是张家老太公,这辈子最大爱好是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阅读野史杂记、演绎小说,年轻的时候别人家的衙内,天天去青楼喝酒。
张太公就窝在家里的书房里,一本接着一本的看野史杂记、演绎小说,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为用眼过度,眼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一天比一天模糊,就在几年前彻底看不清东西了。
这对于痴迷于野史杂记、演绎小说的张太公,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这辈子最痴迷的东西不能做了,死的心都有了。
好在以张家的势力,别说是看不清东西,就是瘫痪在床上了,张太公也能好吃好喝的继续活个二三十年。
虽说不能看了,但是张太公的耳朵还是挺正常的,长子张阐就让家里的孩子,轮流给老爷子念诵书里的内容。
演绎小说就那么多,看了这么多年,张太公每一本都看了好几遍了,也有点厌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