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四 她要抢班夺权  前几年的那些人和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和在操场上感受着漫天的大雪,世界银装素裹,大雪中似乎没有一丝的风,只有偶尔在大雪中不堪重压树枝发出的噼啪声。天还没怎么亮,可在大雪的映衬下,这个世界多了一丝清亮。茫茫大雪中,博雅塔,燕园、图书馆,未名湖一切的地切都是那样朦胧。渐渐的操场上人多了起来,这工农兵学员要出操了,清亮的哨子,整齐的步伐、铿锵的呐喊打破了清晨的沉寂。

人家要出操了,他自然不会还赖着不走,一溜小跑了奔向食堂,这个点说不定还能吃到第地锅饭。一路跑来,随着脚下积雪的喀喀作响,心里不由的愉悦起来。学校里喇叭里响起了《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这年月的大学生都是满心的家国情怀,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年代这样的节目就是他了解世界的窗品,二和也不例外。广播里播了几条领导人出访的消息。接着一个男声说道:“1980年1月1日的解放军报全文刊登徐子敬同志的署名文章《人民军队必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群众日报》,《阳光日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日报进行了转载,军委、中宣部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学习。”

二和听着广播里的声音,直如洪钟大吕,心里不由的狂喜,徐子敬终于出手了,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与伟人又站在了一起。紧接着又是一篇发表在《群众日报》,署名文章《改革开放正面临着伟大的历史机遇》,各省转载,全国人民讨论学习。二和知道按照历史的轨迹,最多再一个月华夏政局就会有大变局,赵同志将要进位大长老,9月执掌鸾台,同时交城同志隐退,为一个时代画上句号,然而现在原本的历史还会按照它固有的轨迹运行吗?二和心里不由的有些茫然。

1980年的元旦没有小长假,更不会有联欢,春晚还要等三年。过了元旦下个月就是年了,眼瞅着期末考试就要来了大家都在敛声摒气的咬紧牙复习,学习好的不敢有一丝放松,学习吃力的都在想着打个翻身仗。只有二和这样的人经常默默的对着一个场景,一个东西莫明其妙的发呆。屋里屋外就是安魂般的沉寂,思绪飘了很远穿过时空,何芳的影子又不经意的又闯了进来,他记得前世她是理工大的校长,可是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她的丈夫!对何芳他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爱吗?应该不是,是喜欢吗?应该是有的这个骗不了自己。近来何芳的眼神越来越清冷了,让他心里着实有些不安,他知道她清冷的眼神后面藏着什么,也许有些自做多情吧,每看一次她清冷的眼神心里就有些隐隐的心疼。他不是一个滥情的人,张婉婷就是媳妇这个没跑了,可是何芳呢,让她嫁了别人?不甘心呐!,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979年就这么稀里糊涂着匆匆过去了。二和知道新的一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将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

这一年,将对过去十年甚至更久远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彻底的平反,一些重新站出来的老将军、老同志坚决的站在了改革和一边。

这一年着手对大革命进行了彻底的反思,成立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小组,伟人以他宏大的穿透历史的眼光进一步确定了确立***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思想成为这个决议最核心的一点,伟人高屋建瓴的对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做了一个基本的总结。

这一年国家批准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春风从南国大地吹向了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年开庭公审了十年间祸乱朝纲的两个小集团,历史终于给那一段伤心往事盖棺定论。

一月六日又是一个周日,雪后初霁,寒风如刀,张婉婷站在外语学院的门口不断张望着,看着路面上光溜溜的冰面又是一阵揪心,暗想这样的天气怎么就没想法子告诉他别来了!其实也想过,可是敌不过心里的想念,矛盾纠结着一晃眼就是星期天了,二和是实心眼的他一定是要来的。鼻子冻的通红,脚在地上都跺的麻了,还没见着人,心里渐渐有些不安起来。

就在心里暗自焦急懊恼的时候,一辆公交车慢悠悠的停稳,一个矫健的身影从车上跳了下来,穿着军大衣,围着白色的围巾,一路小跑着过来,脸上带着暖和笑,不是他还有谁?吊着的一颗心落了下去,升起起的是满心的欢喜。到了近前张婉婷有些嗔怪的说道:“路上这么滑,一不注意就摔一交,你怎么还跑过来,你是不是傻了!”她嘴上说着手却没停,把那条白色的围巾换下,又系上一条灰色的。

二和嘿嘿伸手搓了搓冻的发疼的脸嘿嘿一笑说道:“想媳妇了呗,所以就来了!”

张婉婷心里一甜,浅浅的一笑,说道:“油嘴滑舌的,也不道你哄了多少人!”

二和还是一脸的贱笑,说道:“其它人我还不爱哄呢,就哄俺媳妇,天经地义啊,谁能挑出不是来?”

两人说着来到车站。张婉婷问道:“二和,我们去哪儿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