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仙界引路人
谭汉:嗯,我说的方法恐怕是一种耽误时间的方法。
谭汉2019-1-3
分享一下我对“放下”的理解(也作为我自己的反思,不对的,请各位猛喷),是我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悟的。
很多学佛人讲要放下,大家都努力的去做,但没那么容易的。所以就衍生出,事上放下,强迫着不去做某事。例如,有赚钱、升职、得名誉的机会,强忍着不去争取。然后,安慰自己说,争是不对的,是贪是执着,争的过程可能有不规范的行为,有不善甚至是破戒的行为。然后,就作为自己学佛进步的成果,更有甚者可能还会作为向别人讲法或炫耀的例子。但,扪心自问,真的不想哪个目标(财色名利等)了吗?你的“潜意识”和“意识”有没有发生分离、打架,如果有,心理医生或许会认为你有病的,会认为你把意识中的问题压制到潜意识(不知是不是相当于随眠烦恼)的。
这种情况就是:事上(嘴上)放下了,心里没放下。这些情况在净土圈和传统文化圈会见得到(不好意思,大乘我只接触过净土圈)。
我觉得,首先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我是不是真的能放下?如果不能,先提起来试试。得到了之后,发现、思维争取过程的辛劳,得到以后的不圆满。然后,再说放下,可能那才是真放下。在没有得到之前说放下,很有可能那是假放下,你还没有放下的资格和本钱呢。就如乞丐说,我放下了钱财,谁信?
归纳一下。真放下,有两种途径:1.审问自己,确实不在乎了,或经过厉害衡量,确实可以或应该选择放下。2.既然暂时放不下,先提起来。思维争取过程的辛劳,得到以后的不圆满等等,或者纯粹了一下自己的心愿(对于那种一过性的,不具有持续重复性的事情)。最后,心甘情愿地放下。
第1种相当于顿悟,第2种相当于渐修。其实,两种方法都遵循“得失计较,厉害权衡,选择更优”的原则。
比如,美女和“母猪”在我面前,我好不犹豫地放下了母猪,甚至意识中都没有闪过一丝这样的念头“我该选择母猪还是美女”。
再比如,我放弃喧闹的社交生活,选择清净平淡。是权衡过觉得清净平淡更加喜乐。如果我习气重暂时放不下热闹,那何不先尝试一下应酬的各种苦与不自在,然后再选择清净。但关键是不要迷进去了(就是@彻清说的很大力),要常常提起觉和观。
又比如,禅那的八个层次,不就是体验、权衡后,放下低劣的选择更优的吗?
师父那天跟我说的y型选择,我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