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7  仙界引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我先观呼吸。大道至简是吧?

开怀智慧居

对,其实止观双运就是最简明的东西了,尤其是对于解脱来说。止就是止禅,观就是观禅,止禅就是安止,停止心的乱,使心专一。观禅就是分析,总结,提炼方法。所针对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自我,自己,所以,观禅大家爱说内观,而不说外观。因为分析总结的对象,还有方法的使用,都是自己,是自我。解脱是我解脱不是外在世界的东西解脱,不是一颗石头解脱,也不是一棵树解脱,是我。所以所有的目标都指向我。楞严经有必要细看细学

一禅居

还有个问题,我打坐到一定时间时,臀部疼痛导致下坐。这个情况是不是顺其自然,慢慢适应它?

开怀智慧居

@一禅居单纯的打坐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久坐或者久站对身体都有伤害的,不要贪时间的长久。你如果是在坐着观呼吸,那么你起来走路一样可以观呼吸。吃喝拉撒中你都能听从自己的话,专注于你要专注的事情,这才是好的,是对的。打坐不是要久,你需要详细的说一下,你是在修观还是修止。如果你坐在哪里,是观察呼吸的生灭,以及身心的活动,这就是观,那么你起来走路,也一样可以观。如果你是修止,排出杂念,希望心集中,那么你坐着的时候,应当控制自己什么都不想,直到有禅相出来,如果已经感觉到不适,就要停止,我们需要的是在短时间集中,出现禅相,进入禅定,而不是靠坐得久。

我现在就在教你精髓了。你必须分清楚止禅和观禅,如果你坐在那里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话,是没有结果的。你必须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在训练自己不受干扰的集中精神呢?还是在详细体验并且分析自我在呼吸中是怎么体现的呢?如果是在训练集中,那么不是在于时间久,而是在于你到底有多少杂念干扰你集中,集中的标志就是禅相。因为如果你感到不适,那么这个不适是在干扰你集中的。所以没办法再坐,坐下去也没结果。

相就是影像,就是你脑海中,或者眼睛里所看到的景象。而禅,就是禅那,意思就是精神完全的集中,放置。所以当一个人精神完全集中的时候,头脑里的景象,或者眼睛里的景象会特别真实,比如平时我们想象夕阳的样子,脑海里闪过一个红圆,这个就是相,是特别短暂的相。但是如果你完全集中精神想象的时候,脑子里的太阳是很清晰的,好像亲眼看到一样,这样眼睁睁的真实的感觉,就是因为精神特别集中。因为集中而产生单纯的相,这个就是禅相了。当有了这样清晰稳定的相,你在把精神集中在这个相上,你会体验到因为集中而没有杂念,清净的感觉,会特别快乐。这就是进入了禅定,因为快乐而舒适,你感觉自己全身心就是禅相的光明,就是在光明中,或者光明就是自己

呼吸是一个很特别的业处,在这里我借着给你讲,顺便也给大家讲讲。呼吸它不是物体,它没有颜色和形状,它是一个事件,当我们集中精神在呼吸上,因为精神的集中,没有杂念,呼吸也会跟随着很平稳,细微,甚至细到感觉不到。因为我们意识,我们的决定就是要跟随着,集中关注着呼吸,但是我们又因为太细感觉不到,这时候会怎么样呢?大脑会因为惯性,或者因为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有呼吸有呼吸,那么会产生出一个具体的景象,来认为这就是呼吸。比如有的人会感觉有白色的烟雾在鼻子那里进进出出,还有的人会看到比如山洞,有风的感觉@散游过客就是这类。其实都是大脑根据呼吸的潜意识概念,所创造出来的幻境,景象,这时候就是遍相。有可能是一个场景等等,场景是圆满的,先后左右上下都有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景象还不能叫做禅相,因为很杂乱。并且每个人的禅相因为文化,风俗,意识,习惯不一样,所感觉到的景象也不一样。也因为景象很复杂,说明心还很乱,比如看到白烟的,会有烟,或者雾,或者风,或者颜色有变化。又比如看到山洞的,会有很多可以关注的地方,比如山洞里感觉有风,山洞里是石头组成,又比如洞口是亮的,或者地面是泥土等等。这些都说明大脑造出了很多复杂的景象,脑子的活动乱,杂念多。所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些更单纯的层面。比如看到白烟,那么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白色,是烟是雾,还是风就不管了,排出杂念,只关注白。随着思维进一步的单纯,逐渐就只剩下白的感觉了。如果继续关注白,白会越来越明显,最后白得发亮,形成禅相,就是白相了。这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在一片白色的光明里。这就叫做依白遍进入了禅定。

除了白,也可以是其他颜色,除了颜色,你也可以通过关注相的材质,质感进入这样的禅定。我在帖子里都有详细描述的,以后不要再无头绪的打坐了

进入白色的光明里,你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欢喜快乐轻松美好的感觉,这些感觉就是禅支。等你出定后,分析这些禅支,禅定里的感受,就会思考禅定中哪里不舒服啊,不满意啊什么的啊,来了解到禅定中的不足,分析里面的快乐是否是解脱等等,分析的过程就是观禅

就这样一路禅定一路分析,不断的解决苦乐的问题,到最后面解决所有的苦乐问题,就是解脱,证果

有三种分析法,一种就是自我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自我,禅定中的自我,又叫观无我解脱

一种就是分析无常,现实生活中生老病死的无常,禅定中快乐安稳的无常,出入定的无常,又叫观无常解脱

一种就是分析苦乐,生活中的,禅定中的,自己各个时期各种苦乐,然后设计出解决方案,最后叫观苦解脱

之所以要训练,操控精神现象,那是因为我们的苦乐就来自这里

一禅居

师父,我一直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学派强调打坐?

开怀智慧居

因为拥有禅定力的解脱道路是最稳固的

一禅居

初期训练中,好像您并不强调打坐姿式

开怀智慧居

我给你解释一下,人活着行为怎么样?追求的就是乐受,快乐等等。因为这样的欲望,不得不做很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的行为

散游过客

因为有模有样,好收学费呀

开怀智慧居

所以当一个人很有觉悟,他就会决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他知道为了不苦,不该追求过度的快乐,或者无限制的贪婪快乐。但是一般人是没有办法验证自己的。禅定是完全的集中精神,比如在二禅和三禅,因为完全的把精神集中在快乐的感受上,那种快乐之剧烈,超过生活中一切快乐。我用庸俗的比喻给你听你就会知道了。比如男女行房,达到高潮,你仔细体会,会发现,是某些部位很快乐,并且也就短短一会儿

但是在完全集中的时候,全身心都在高潮中一直持续,那个快乐是极其剧烈的,因为精神完全放在快乐的感受上。如果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他说,我不贪爱这样的快乐……就有犹如小狗说,我不贪爱肉骨头一样的话,谁也没有把握他在遇到更强大的快乐的时候,会不会投入进入,造成苦果?

所以他必须有这样的经历,并且形成了经常就可以达到,经常就可以做到,常常享受其中的这样的能力,这时候,他就可以针对他对快乐的贪欲下手,强迫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直到他完全可以不贪,游刃有余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到那个时候,他可以自己对自己说,我确实可以做到不贪爱快乐,也因为这样,他才有解脱的可能

不然你看小狗,你教育它说,不可以吃陌生人给的肉骨头。等到时候真得遇到陌生人给他肉骨头,它说不定马上就吃起来,即使是训练有素,还有可能是口水流满地,一眼就看得出来,最后撑不住

所以禅定有时候是我们自省的工具,所以强调它是为了解脱道的坚固

散游过客

就是消灭掉所有的不确定性。

开怀智慧居

我不强调姿势,我对姿势的确定,就是不可以太舒服,但是也不可以难受。因为我尝试过很多姿势禅定,都可以进入,除非很不适的姿势

不过@散游过客说得对,姿势这种东西特别能唬人倒是,如果不是像模像样的,怎么能让人生信呢?大多数市面上的人,因为没办法抓住禅修的核心,所以喜欢在外观上下功夫,实际上不太对。如果你是大乘弟子,应该了解到,比如楞严经里提到,各种草木金石土怪,因为人的神识,而成精成怪吧?如果他们有修行的智,石头要如何讲究姿势呢?草木如何讲究姿势呢?

也不妨告诉你个秘密,大多数阿罗汉是在走路中悟道的,并不是在坐着悟道的

存在

手印更加厉害了,特别还有炫酷的阴阳八卦子午连环诀双击查看原图

开怀智慧居

手印有它的道理,不过市面上的也确实是唬人的,大手印最好有师父亲自教,不然你掐着自己手上哪个穴位你自己都不知道,只是比个形状而已。特定的穴位对情绪有改善的作用。对平复心情也有帮助,这就是表法,是有助于修行和禅定的

一禅居

太宝贵了!训练中我还要注意什么细节吗

散游过客

核心搞明白了,细节的东西就到师父的空间看帖子吧,诸禅那要领和慧解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