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娘是妹儿瓜子的老主顾。她第一次买妹儿瓜子是在金华县火车站。当时她去了一趟沪市看女儿,刚下火车就瞧见一个特漂亮的小姑娘在卖瓜子。
她顺手买了两斤。
她今年五十六了,家里条件不错,也不用她出去工作。
她在家呆着,没别的爱好,就爱吃口零食。之前大喜瓜子厂的瓜子,她每个月一买就是十斤。在家闲来没事,她一个人边听广播评书边嗑瓜子,一天能吃掉一斤。
家里人都知道她这一口爱好,平时走哪里看见新的零嘴儿都会给她带点儿回家。家里茶几上瓜子生杏仁核桃从来都不缺。
儿女都陆续成家,她在家呆着寂寞,吃的就更多了。
但最近几年也不知是不是年纪大了,嘴巴里老是没味道,连大喜瓜子厂的瓜子都勾不起她的食欲。人见天儿瞧着就没精打采。
儿女们看着也心急。
这不,嫁到沪市的女儿还特地过来接她去散心,带着她吃了不少沪市的东西。听说不少都是打国外来的,得用外汇买,但她吃着也不顺嘴。
她心道,人老了舌头退化了,估计再难吃到一口顺心的东西了。
买妹儿瓜子只是顺便,她也没放在心上,一个小摊子上的东西能好到哪儿去。买回来,她就扔在了茶几上,给忘了。
过了好两天,她才想起来。正好又到了听评书的时间,她扭开收音机,听起了《穆桂英挂帅》,顺便磕起了瓜子。
那瓜子第一口进去,她就知道不对劲了。
香——
太香了。
瓜子本身有一股植物油脂的香味,小小的瓜子仁里头还有各种香料混合进去,杂合着的咸香味道,萦绕着整个口腔,让人第一口就觉得……真好吃。
美得不得了。
喷香又味道独特。
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瓜子!
她以为是自己的食欲又开了,忙找出家里还剩下的大喜瓜子厂的瓜子。要说顺口,还是大喜瓜子厂的瓜子好,她吃了多少年都习惯了。
但吃过那瓜子后,大喜瓜子厂的瓜子在嘴里就鼻子不是鼻子,嘴巴不是嘴巴了。怎么就不对味。
她不信邪,又吃了十几颗。
瓜子咽下去了,她还是忍不住摸向了茶几上的瓜子。吃过别的瓜子,再重新吃这瓜子,立刻就能感受到差距。
嘴里的瓜子——真香!
两斤瓜子,她三天全吃完了。吃得高兴,第二天她还特地跑了一趟火车站,又买了十斤瓜子,屯在了家里慢慢吃。
后来,她就一步步看着这瓜子摊上的生意越来越好,老板又开了个新摊子,在市一中旁边。
新摊子好啊。
比火车站近,她买瓜子就更勤了。
再后来,瓜子摊有
名字了,叫妹儿瓜子。这名儿好,摆摊的那小姑娘人瞧着就精神,多水灵的一个妹娃啊。
再再后来,妹儿瓜子上了电视了。
她这才知道这做瓜子的一家人不容易,心里同情的同时,看着因为太远赶过去都卖光了的瓜子摊,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