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这样一来,晋国必然处在下风,从此就要被东蛮牵着鼻子走,毫无主动权可言。
但柳如霜已然与东蛮太子韩子昀订了盟约,赫连耀心里怪她太过鲁莽,却又不好直说。只好自己出面,以证太子妃所言,都是晋军思虑周全后才做出的决定。
这样一来,晋军已经是处于被动之势了。
在柳如霜回营后,赫连耀避着她,多数时候都窝在阿拉吉瓦帐子里,与他商议对策。
最后不知怎的,赫连耀猛然提出要去邻国请求援军。
阿拉吉瓦被他的意见吓了一跳,先不说在这节骨眼上离开军营的严重后果,就单单以去寻邻国的兵力支援,这样成功请回援军的可能性,几近为零。
晋国虽是东方大国,周边邻国众多,陆上疆域毗邻东蛮、大陈、月芝、尼泊拉尔,东北海上与扶桑隔海相望。西北则是邻着大陈和东蛮,这些面积小、人口少的小国,往往依靠着晋国作为他们的依托,为此年年会给晋国供奉物资。不少的香料、漆器、毛制品,甚至带有异域风情的女子,也是从周边小国作为礼物进贡进来。
与其说晋国是他们的后盾,倒不如说晋国是周围小国的债主。同样是政权独立,晋国不过是国土面积大了一些,难道仅凭这一点,旁的小国家就要一辈子臣服,做晋国脚下的微不足道的泥土?
不,任谁都不会甘心。
并且西北坊间关于赫连耀的负面流言越传越光,越说越玄乎,全然是把他刻画成了一个背弃信义、一心为权的奸诈男子。
阿拉吉瓦与赫连耀细细分析了自己的意见,头头是道。每一条都极为中肯,从各个方面对赫连耀的提议进行了颇为深刻的剖析。
赫连耀也听进去了,只不过,他觉得有必要一试。
“当年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与刘邦大战,也是出于这样的心态吧。”
听了一阵,赫连耀托着腮帮子,看着阿拉吉瓦帐子里挂在帐布上的宝剑。
阿拉吉瓦停住自己的心灵灌输,静默了一阵,说:“那项羽最后还不是败给了刘邦,成了败者,永生不复。”
说完还用着故作萧瑟的声调朗诵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啊!”
赫连耀幽幽道:“那项羽也是经历了成功的男人。再怎么说,还有美人在怀。”
阿拉吉瓦撇撇嘴,不置可否。
赫连耀在帐子里待的无趣,便说自己要去营地里转一转。就是这个空档,柳如霜被韩子昀好意请了去,说是有事商议。
赫连耀心里愤愤,不过一会子的功夫,东蛮便说出手就出手。心里也格外地坚定了想法,东蛮欺人太甚,不得不与他们做最后的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