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百一章 道心坚,可成仙  神骨万仙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修炼成仙,远古之事无文字记录,故所有文明惟赖口耳相传,在口耳相传之中,难免岁深月久而失真,神仙之道亦不能免。

有文献记载之后,对于古老之传说,当然可能引用,虽无可考证之史实,亦不妨列为参考。

在传说与事实之间,争议性颇多的,便是神仙道术之渊源。依《庄子·在宥篇》所记,仙道实渊源于广成子。

昔黄帝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于是往见之。由于见面之时,表明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人民;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引来广成子一顿责难,斥之曰:“汝所欲问者,不过是物之质;汝所欲官者,则为物之残。自汝之治天下,云气不待簇便下雨,草木不待枯辄零落,何足以语至道?”于是黄帝辞别,捐天下,筑特室,以白茅为席。闲居三月,复见广成子,不敢问治天下之术,转问修身之道。广成子乃告之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又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后再曰:“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

以上一段话,乃广成子告诉黄帝修身之理论与方法,在所有的资料中,可称最早且最中肯之叙述。

其次为老子,史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语孔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朽矣,独其言在耳。”推敲这句话之涵义,是否人与骨可以不朽?又如何可以不朽呢?孔子见老子后归来,三日不谈,弟子问之,孔子乃赞老子其犹龙乎?

老子本为周之守藏史,所阅之书,当极其丰富。后见周室已衰,于是西出函关,关尹子强留,乃为之著书,留下五千言而去。

老子五千言,凝聚了前人智慧经验之结晶,出之以简练之语句,包括人生思想、治国理念、修身方法及处世态度。所言之道,曰希曰夷曰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验之于人体,则恍惚中有物,杳冥中有精。所作之功夫,要在虚极静笃以观其复,即归根复命也。

继老子之后,庄子以生花妙笔,写出内篇七章,意谓欲作逍遥之游,须知齐物之论,得养生之主,以处人间之世。若能忘形忘情,是为德充之符,具体修养之要,唯在一“忘”字,忘之又忘,三七九日,方能朝澈见独,而不死不生,然后撄宁。其忘之阶次,初则忘仁义,再则忘礼乐,终则坐忘,是为大宗师矣。

最后则谓应帝王之道,唯善藏而已,如神巫季咸,初见壶子之杜德机,便断之活不过数旬;再见壶子之善者机,神巫断之病可瘳;三见壶子之太冲莫朕衡气机,便无法可相;最后又见壶子之示以未始出吾宗,虚与委蛇,神巫便逃走,此即是壶子之善藏也。

关尹子之《文始真经》一向被视为伪书,与《列子》相同,故二书虽有其可信者在,亦有其不可信者在。

可信者其理也,如《四符篇》云:

“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为一木,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