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为自己的路上,寂寞比有人陪的时间要多,或许会感到孤立无援,或许会分不清谁才是真正对你好的,或许在泥地里爬过,在错路迷失过,还没有一点收获。但其实这也是人生中最踏实的一个阶段,因为所有情绪,最后都被迫消化,好与坏,只有自己最清楚。
别小看我们,没那么脆弱。
只要为自己,就都没关系。
一个人也别怕,平行世界里,我们都是,正在奔跑的人。
每个人在爱情来之前都趾高气昂,能搬出比教科书还要多的教条出来,要清醒要挑剔,但真正遇上了,大多是无头苍蝇,狠狠往幼稚里栽跟头,没有规律可循,没有建议可听,爱咋咋地。
我朋友f,人精一枚,十句话八句都是段子,剩下两句是口头禅:“靠“,以及“真的吗“。跟他在一起生活特别开心,每天都跟听相声似的,睡觉梦到他都能被他那嘴给贫醒了。所以能轮到他被一个模特妹子告白,我还挺诧异的。
f说那妹子连还嘴的余地都不给他,溜溜的一大段表白就把他给降服了。他说,靠,真的吗。妹子很笃定,不信你跟我在一起试试看。
小两口刚在一起时还挺模范情侣的,颜值合体也能虐杀一票单身狗,但没过两周,妹子骨子里的小缺点初露锋芒,爱睡懒觉、不爱收拾到不可一世的臭屁。后来把公主病发挥到极致,对f呼来喝去,问她想吃什么水果,她答,切好的水果。f倒也不卑不亢,充分履行保姆职责,不仅倒贴钱,晚上还得贡献身体。
那时我们看着他都心疼,不是没劝分过,但f就找借口说,姑娘人年纪小,女生就是要宠着点。我说这敢情好,直接当女儿养了。不过又过了一段日子,看惯了他俩这种相处模式,倒也习惯了,毕竟硬生生把人父女俩分开,我怕是会遭天谴的。他们秀恩爱的方式很特别,就是模特妹子说,f我的袜子放哪里了,f,帮我拿下快递,f,我饿了,f,你看到我口红了吗,fffff……
再一回头,f一应俱全,屁颠屁颠地跑来跑去。没见过爱情这么变态的,他们开心就好。
半年之后,f工作调度去了上海,两人被迫开始异地恋,起初f还佯装解脱,说耳根子终于清静了,但后来却不习惯身边没人烦,他说从前你们老说我嘴特贱,现在我觉得我人也贱。于是只要一得空,f就上海北京两地飞,恋爱成本极高。但这样的关系坚持没多久,两人就分手了。
f说他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没有第三者,也没有吵架,就是有一天,天气晴好,模特妹子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多久去北京,f说年假用完了,妹子说,不然我们都给彼此先放放假吧。直到如今,f都说不怪对方,试问哪个女生愿意承受这样的等,更何况是她。他们最后一次联系,是妹子坐在回家的动车上,给f打了个电话,她说告白的是我,要分手的也是我,你从没说一个“不“字,为什么要这么顺从我。f沉默半天,说,因为我喜欢你呗。即便你觉得累了,觉得我烦了,或者你喜欢上别人了,我还是喜欢你呗。妹子在电话里大哭,问他,还有没有可能回去。f说,这趟车你等的起,就回去等,等不起,就往前跑吧,赶下一趟。
我听完这段,也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我呛f,偶像剧情都不带你这样演的。他摇摇头说,没办法,偶像剧都有结局,男生和女生是奔着结局走的。可是人生不一样,没结局,爱一个人,也不在乎结局。
他们最后都没有在一起。f在上海的工作顺风顺水,自带段子属性还帮编剧朋友写过几集连续剧。那个模特女友也挺好的,没变成网红,回了老家跟一个长相稳妥的富二代订婚了,从前跟f在一起很在乎身材,现在每天都在朋友圈晒美食以及老公。我问f你们还有联系吗,f说,别联系了,这样挺好的,她始终是我,记忆里的样子。
爱情总会让人不自觉付出,要说模特妹子没付出过吗,我相信并非如此,妹子一个人旅行,能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拍了片赚了钱,会偷偷发来两双鞋的照片,问我f会喜欢哪一双。她平淡而又嚣张地喊着f的名字,帮我下楼拿下快递,然后f拆开的就是她送的鞋子。那么多个f不在身边的日子,她深夜机械地滑着手机,偌大的双人床怎么滚都是凉的。她或许以为f就爱这样的她,所以才在f面前永远蛮狠娇嗔,以为这样笨拙的方式就是在宣告自己永远离不开他。爱情最可贵的,是喜欢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有人笑有人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不会在乎结局的,只是现在想爱,就爱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暗恋情节,那么多眼泪,那么多如愿以偿。不管对方报以微笑,还是冷漠,都不影响自己专心对喜欢的人好。或许有那么一天,这份感情终将淡去,但在自己最想爱最想被爱的年纪,那个人出现过,告诉自己,这段路,你是你,我是我,不是没你不行,但是有你更好。
我不是一个朋友很多的人,时常就那么两三个聚在一起,看场电影,在家点个外卖,偶尔聊聊人生,大多数时间互相赞美。一直认为朋友间的感情维系比恋人还难,不是怕负了别人一份真心,就是怕自作多情给予太多别人不在乎的用心。
最怕三类人,第一种是刚认识就对你掏心掏肺的,把每位前任的编年史跟讲他人故事似的全部端给你,外加几个骇人听闻的八卦,八卦内容大部分还是关于你们共同朋友的,直教人无辜躺枪。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以为交朋友就是真心换真心,于是碰上这样的人多了,便学会跟陌生人讲真话,跟熟人讲谎话。几杯酒下肚,几番眼泪交织,就成了最好的朋友。但很快你会在下一个人那里听到你的故事和秘密,你自己揭的伤口变成了日后的软肋。
第二种人是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就“在吗“的人。在远古时期微信加过的好友,几个世纪以来都完好地躺在朋友圈里,彼此间遥远间或地点个赞,互不打扰本应是最默契的温柔,偏偏跨过界限,突然给你发来一句“在吗“。尴尬的是你此刻若是回了个“在“,对方很可能有求于你,不回,就可能落下个话柄,好歹也是网友呢,耍什么大牌啊。不要说有事问别人之前先发一个“在吗“,是对朋友基本的尊重,要知道朋友间最基本的尊重,就是有话直说。
值得你付出的人,或许在对方开口前你已经主动问他了,你压根不在意的人,即便对方发来一万句在吗你好呀和无数个可爱表情,你也只是在想,如何假装在忙没看见。
选择一个值得真心对待的朋友,
要承受多少背叛谎言告别的可能,
才能在最好的年纪里,长久地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