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2章 真假公主见面  这个公主不简单之历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捉襟见肘。

而这样的生活到底有多可怕。

我们到底为什么变得这么焦虑不安?

我们时常奉劝别人,一个人在大城市里生活,要活得坚强,要忍受得了独孤,要熬得住寂寞。

其实坚不坚强,寂不寂寞,孤不孤独都是其次,最关键的一点,是没钱。

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说,他在北京,收入不多,但是每个月还要给父母打钱,我说为什么?他反过来问我为什么不?

我说,你刚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站稳,就妄图去让家人过好日子,到头来,只会让自己沉浸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漩涡里。

他说,我们老家的人才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觉得你在外地打工,就是过得好的,你就理应给家里打钱,不然你干嘛不回老家工作。

听到这样的观念,我干脆放弃了反驳。

但他接下来的话又让我茅塞顿开。

他说,我也总是觉得银行卡里的余额不足,但是我从未将安全感寄托在银行卡的数额上,我知道自己没钱,但也从未因为没钱而感到过恐慌。

在动画片《马男波杰克》里,他就是这种没心没肺的人,他过得太丧了,让出版公司预付了版税,结果吃喝嫖赌用完了,也没有打算写签订的那本书,没钱了,他还是过得很开心,因为他大概都不知道银行卡里已经余额不足。

就像我另一个朋友m,在上海漂了好几年,从宝山搬到松江,又从松江搬去闵行,他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也没有打算在一份工作上长期做下去,他喜欢这种飘荡的感觉,时常出门吃饭不够钱,就微信让我借他50块包个红包,我知道他情况,所以几乎不催他还钱,但他说都记着,总是好几个月后我都快忘了突然给我包一个大的还给我。他说没钱的时候就落魄点,有钱的时候就豁达点,人嘛,总不能只为了那几个钱活。

听他这么说,我总是担心深夜会落泪。

我们生下来的那天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大富大贵的背景,也没有落户大城市的先天条件,我们原本可以过上富二代的生活,但是父母却没有珍惜当年的机会,既然如此,我们坦荡荡地来了,就坦荡荡地花,既然我们起跑线就输了别人一大截,难道花钱的能力也要输下去吗?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懂得花钱的人,知道将钱花在高品质生活上的人。

但我更佩服的是那些没有把钱当回事,却按着自己生活方式过得逍遥自在的人。

他们告诉我,有钱的时候花钱,没钱的时候赚钱,千万不要把安全感寄托在银行卡的余额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千万不要为了暂时没钱感到恐慌。

有一天你会知道,你真正没有安全感的不是那些钱,或者说,如果你现在因为没钱而苦恼,当你有十万二十万一百万的时候,你仍然会感到苦恼,到头来,你会知道,你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能够赚更多的钱,是在否定自己生存的能力,而这才是最关键的,不是那些人洒脱,只是他们相信自己活下去的信心比你更强。

想想你花掉每一笔钱的时刻,其实都是你活在世上留下痕迹的时刻。

人生字典中第一次出现“异乡”这个词是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而后的古往今来,自有无数思乡的佳篇,幼时不懂“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苍凉,也不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伤感,大概是因为自己原本就没有走出过故乡,也就少了几分感同身受。

三月的时候,一个久居巴黎的朋友回上海来处理房产的事情,而后我们约了一个晚上喝酒。

期间我们说到国外的生活,问他会不会在巴黎的时候时不时想起上海。

他顿了顿说,会吧,不过还真不是因为孤单,他说国外的生活太单调了,几乎没有像国内这样常聚的朋友,去酒吧是唯一的去处,但去两次也就无聊了,外面可以看的东西很多,但到了夜里,就会一下子冷清下来,好像每个处所都显得格外萧条,那个时候想家啊,真不是因为孤独,而是觉得每一天的夜里都像是从身体里抽走了一样,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都会呆在家里,可毕竟还有那么多不知道该做什么的人。

大概我原本没心没肺,口味不挑,天南地北,随遇而安。自幼对辣椒没有特别钟爱,离开了重庆火锅也能够适应清淡菜肴,到了湖南,念书四年,习惯了早起的粉,牛肉粉,酸菜粉,汤粉,卤粉,习惯了常德同学问”宽的“”扁的“,第一次在食堂吃到茄子炒蛋,还有火辣辣的农家小炒肉。后来去了上海,连西红柿炒蛋都加糖的城市,也逐渐习惯了浓油赤酱,菜中带甜,与大部分的重庆人不同,没有老干妈也能食之下咽,没有辣椒油也能刨完两碗饭。再而从南向北,到了北京,才是彻底的崩溃了,终于有一种,我离家越来越远,好像有些想念故乡菜肴的感觉。

在上海的时候,同行而来的大学同学,总是经不过一年就走了。

不是工作太苦,哪里的工作都苦。

不是节奏太快,想赚钱的欲望总能大过其他理由。

不是消费太高,生活品质越好自然需要付出越多。

只是因为找不到寄托。

忙碌到深夜的大街上,看着路边的麻辣烫会落泪,回到空荡荡的家,打开冰箱空无一物,叫多了外卖,垃圾桶里已经堆不下更多的餐盒。

翻开手机,发出的信息无人回复,才发现夜已深,早已没有什么人。

周末越是不想出去,自己就越是局限在一个小笼子里。蜗居在蜗居的世界,外界与自己已然没有了关系。

生活的乐趣变得了多看几条明星八卦,多读几个有趣段子,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

找不到可以面对面坐下来聊天的人,好像大家都很忙,其实大家都一样。

时常会有家乡的同学问我,一个人在大城市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说,我很难去解释那种状态,因为我常常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

总是尽可能地去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工作上,或者聚会中,或者兴趣爱好一致的场合,朋友是慢慢累积起来的,你在这样偌大的城市里,真正需要的,除了那盘香喷喷的家乡菜,其实是一个可以成为你心灵寄托的一个人。

多少人最终没有办法在大城市里久居,是因为他们发现如果在家,累了,可以随口操着家乡话,骂爹骂娘任意倾诉,一个人撑不住的时候,就让老同学好朋友打个车到24小时营业的夜宵店陪着喝上一杯。可在大城市,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能够简单地适应下去。

写作的人,多半习惯了孤独,宁愿对着电脑和自己的灵魂交谈。

但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将心情交付给另一个人,可以孤单,但不愿寂寞。

那些没有找到心灵伙伴的人也一样有人留了下来,因为他们找到了别的方式,来代替深夜无人的寂寞。

在异乡的第八年,我想家的时间很少,走得久了,也就越觉得我应该找到了心灵寄托的方向。

多少成功学里说,大城市是留给有野心的人的。

其实不然,大城市是留给懂得安放心灵的人的。

与那位久居巴黎的朋友喝罢了那杯酒,也没有矫情地互诉衷肠,只是相视一笑,然后又续了下一杯。问他在巴黎会想要回国吗?

他说,当你已经习惯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你都会质疑,到底哪里才是家?

前天晚上,朋友圈被王家卫和张嘉佳合作的新片《摆渡人》预告刷屏了,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样,男主的名字还是叫陈末,只是这次陈末换成了我的男神梁朝伟。很多人开始惊叹了,王家卫居然搞了一部喜剧片!最主要是梁朝伟和金城武这个黄金标配一定让不少迷弟迷妹惊叹不已。距离上一次他们两人合作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重庆森林》里的小警察和小巡警,过期的凤梨罐头,瘦掉的肥皂,无疑成为了多少文艺青年多年来反复传颂的经典。

然而,这并不是王家卫第一次搞喜剧片了。

作为墨镜王和tony的资深脑残粉,我想说的是,梁朝伟自从被王家卫调教之后,真的就没有好好演过一部喜剧了。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喜剧之王非周星驰莫属,可在我眼中,tony的喜剧天赋一点也不比星爷要差。梁朝伟扮演的韦小宝是早年的经典,后来很多人记住了陈小春,是因为梁朝伟已经脱胎换骨换了另一个套路,而早年的梁朝伟和周星驰一样,都是依靠喜剧门路出生。

很多时候,你并不想去参加一次无聊的聚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