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出发平叛前总要出檄文,以示正统,申讨的檄文上对高畅所说一字不提,只说是:当今的天子是正统,是王道,高畅是反贼,朝廷灭高畅是天道。高畅谋反,自然是个死罪,便是他的家人也要受他连累,所以他不肯投降,这是为他自己能活命啊,你们还真以为他是为了天地间的公平正义吗?可你们不一样,你们不过附逆并不是首恶,只要知时务早早降了,皇帝是个仁君,还能法外施恩,赦了你们家人。,你们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们的父母妻儿考虑呀。
这篇檄文也不似以往骈四骊六的华丽,浅白的近乎民间口语。
却是宋辽进言,道是跟着高畅起兵的流民从前都是农户,即是流民又哪里认得字呢?只怕自家名字都不一定能认得呢。檄文写得再是华丽,再是慷慨激昂,这些人听不懂也是无用。倒不如用民间的白话来讲,能叫他们明白当中的利害。再则,流民也有父母家人,听着降了朝廷能不罪妻孥许就肯降。就是一时不降,只消有了这个引子在,日后要招降他们也容易。更有一桩,檄文是天下颁布的,大梁境内州府城郭都要张贴,是以这篇檄文不但是反驳斥责叛贼的,更是说与普通百姓听的,叫他们知道即使反贼都叛逆了,圣上还能只问首恶,可见圣上的仁德慈悲。这样的仁德之君,怎么能做出谋害兄长的事呢?高畅所说,不攻自破。
前头的还罢了,最后一段解说深得天兴帝之意,立时点头依允,令宋辽拟檄文来看。
宋辽为人周到,写了檄文之后将家里不识字的仆妇家丁叫了来,将写得的檄文念了他们听,一连修改了三回,直到他们全然没听不懂的地方了,才呈与天兴帝。天兴帝看了,也觉着合意,道是:“善。”就命将檄文与全国各处张榜。。
一来,宋辽这篇檄文做得深合天兴帝心意;二则,宋辽的祖母是天兴帝的姑母,是宗室所出的亲戚,有这两个缘由在,天兴帝就肯信宋辽,倒想简拔他做中书舍人。不想宋辽反以自家有足疾行走不便,跟在天兴帝身边有玷圣人威严为由推了。又说只要天兴帝肯用他,担不担实职的又有什么分别,难道他还能不为朝廷效力吗。
宋辽这样淡泊名利,自然更叫天兴帝信赖,隐约成了天兴帝跟前的宠臣。晋王因与宋辽交好,连带着也得着天兴帝几分颜色。而天兴帝曾在方皇后面前吐口,道是要立齐王为太子,不知怎么就搁了下来,反亲近起晋王来,叫方皇后、孙妃与齐王三个看着暗自心惊,这都是旁话,表过不提。
又说檄文既然刊行天下,连着田间村头的农夫村妇都能知道,何况是京都各大臣勋贵家,更是人手一份。
镇远候董继宗倒是机灵的,看见檄文就晓得宋辽凭这篇檄文必定能得天兴帝青眼。宋辽就是有足疾又如何呢?简在帝心四个字,足抵得过了,故此就将董云清想起来,回头来寻卢氏,要卢氏去哄董云清,叫她放低些身段将宋辽哄住。实在自家的事情自家清楚,大郎虽没什么过犯,文不成武不就,是个提不起的。人都说成家立业,可他呢,成了家之后整日眼里心里就他那个妻子,连着差事也不过是塞责,应付了事。依着当今天兴帝的脾性,怎么能喜欢,不然也不能扣着世子位不给,日后只怕是不能平级袭爵的了。如今趁着宋辽得着天兴帝青眼,请他在圣上面前代为转圜,先将大郎的世子位定下来,就是日后降等袭爵也有个伯呢。且这事对大娘来说也有好处,小娘子总要有娘家的支撑才能在夫家地位稳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