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谓是派上了用场。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这段记载说的是《南史·王融传》,王融在王僧祐家遇到沈昭略,沈不认识王,问主人这少年是谁,王融心中不满,自称是太阳,光耀天下,谁人不知。沈听后说:“没听说过这些事,还是吃蛤蜊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姑且置之不问。
在景云这里就成了,我不问你也别说了。
景云心中默默流泪,心道,我这么一个哥哥在弟弟面前好没有威信。
不过这几个兄弟来回互怼归互怼,但出了问题肯定是要想办法解决的,何况景云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权当是成全自己的同情心好了。
“好了好了,我们两个这就为大哥分忧。”庆云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说。
景云顿时忘了自己刚才的没有颜面,非常高兴地将自己的主意说了一下这个主意很简单,毕竟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只是需要自己两位弟弟的协助。
世人都是彭高踩低,有了更好的,就不要好的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自己就是一个芝麻,如果现在出现一个西瓜,那么那群人肯定会却盯着西瓜,这西瓜就是太子殿下和二皇子。
只要这两位殿下率先向那些人家示好,那些女儿不漂亮的人家世好,那些人肯定就会多想,抱着,宁可错过一万不可错过万一的想法,将女儿留下,来讨好太子殿下,或者是如今看上去前途无量的二皇子。
“都是兄弟,就问你们两个帮不帮忙!”他用那双滴溜圆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庆云,清楚只要搞定了庆云,那么附离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庆云仔细的想了想办法,的确可行,但是却好像忽略了一点,于是幽幽的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家嫁闺女也是身不由己的说来说去还是母皇的命令最为重要,只要母皇一声令下,谁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还得愿意。”
这句话方才是说到了点子上说来说去最重要的还是东洋的态度,至于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些人跟景云一样,都只能是奉旨成亲而已。
景云被这么一说才反应过来,不由得用手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唉声叹气道:“说来说去,都绕不过母皇,这可怎么办呀?要知道婆婆看儿媳妇看的不是长相,是贤惠,我可不想要一个空有贤惠而没有美貌的。”
庆云仔细的想了想,非常确定的说:“我不知道母皇会不会给你指一个既贤惠又貌美的女子作为王妃,但是我非常清楚,空有貌美而没有贤惠的,是完全不可能的。”
他伸出手来,在自家兄弟的肩膀上拍了拍,就算是一种安慰:“母皇不是仙给你指了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侧妃吗?你以后可以多拿点这样的侧妃,权当心理安慰了,反正侧妃还是你说了算的。”
景云一脸幽怨的看向庆云,鼓起自己的两颊,就像是一个小蛤蟆:“这事儿要放在你身上,你能那么淡定吗?我可是听说了,母皇给你定下的是巽玉师傅的女儿。巽玉师傅虽然从某些角度来说,不是很好相处,但是长得是真的很好看。”
说起这个庆云也觉得有些牙疼,不像是以前什么都不懂,被自家母皇忽悠两句就很高兴自己有个小媳妇儿,如今才真正的明白,自己所处于的位置就是老牛吃嫩草。
有些事情不提也罢。
庆云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反正距离你成婚还有一年的时间,母皇既然给你挑选,那就肯定会挑选一个样样都好,面面俱到的女子,你也不必着急。即便是挑选不到,你也只能认命,没有别的办法。不如看点别的,把注意力转移开来,也省得成天着急上火。”
对于之前的对话附离都不怎么感兴趣,不过说起其他的事情,他倒是第一个冒了出来:“过段日子就是春猎了,皇子肯定要随行。”
一个个在宫里闷久了,虽然偶尔能拿着令牌出宫去玩儿,但是出宫多了,也就没意思了。真正让人期待的还是骑马打猎,那是一种多美好的生活,而且在营帐外面也是自由自在,没有了宫墙作为束缚,每个人都会很开心,人总是会向往不一样的生活,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