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调兵遣将 明末小秀才
“殿下。老臣有奏本。”
得到路振飞顺利抵达南安府的消息,朱慈炯与刘亘、吕大器等人上了大官船赶到南昌府江岸码头迎候,汇合后路振飞才走进大官船底层的船舱就取出奏本递给朱慈炯。
他在快船上不管任何事除了睡就是吃,有的是空闲功夫写文章,一路上早就琢磨好了,把不能斩杀朱聿键的理由写的头头是道。
“唐王对朝廷还是有功勋的,但身为罪藩却面南称帝,此事受到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蛊惑不可不惩处,具体如何处置还请阁老们商议便是。”朱慈炯在大官船上和九江府再三衡量,最终做出了让步把此事的决定权交给内阁。
“殿下英明。”
这下刘亘与路振飞带领大伙齐声称赞,此情此景一如当年崇祯皇帝宣布收回矿监、税监时众口一词称颂圣明的那次朝会。
朱聿键的事情暂时可以拖延几天,如何应对多尔衮的出招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路振飞拿到处置权之后并没有马上召集阁老讨论,而是商议军事对策,他的这番举动得到了吕大器、高斗枢等人的尊敬。
路振飞呼吁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寻找对策。
有的说北上主动进攻南阳府,有的说顺流而下攻占应天府、一战而定南直隶,也有主张静观其变后出手的,路振飞在来路上也在考虑对策,他主张进攻应天府。
北上进入南阳府或者信阳府,基本上是与鞑子决战的架势,以如今双方的实力对比,江西明军取胜的难度很大,而且鞑子骑军众多战况不利不对就会远盾,明军即便战场得利也不一定捞得到便宜,这个方案不可靠。
潘超骧把安庆方面军传来的军情一一向他禀报,路振飞听后坐在太师椅上沉思了好一会,叹了口气说机会没有了,英雄所见略同一如吕大器在九江府所言。
“若是有外部支援呼应,其实好的防守并不逊色于主动进攻。”见众人不再发表意见高斗枢起身发言。
在座诸位,路振飞、吕大器和高斗枢是真正的文官带兵,与正规军作战并取得不俗战绩的崇祯朝能臣,高斗枢在郧阳领导军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发言理所当然引起所有人的重视。
“象先领导的郧阳地区战事令人敬佩,可否具体解释一下让我等参详。”路振飞点点头说道。
“象先知无不言。”
高斗枢的战术简单实用,就是利用襄阳坚城与鞑子比拼消耗,等敌军被消磨了锐气露出破绽时,外围的军队揪准敌军的软肋给予狠狠一击。
他在郧阳地区坚守的两三年间主要靠这个策略与献贼、李闯对抗,高斗枢唯一担心的是明军顺利攻克襄阳府,类似的战术会不会被鞑子学去,守城的阎应元并没有实战经验,有没有韧劲和这个能力坚持下去。
光复朝如今掌控的地盘之中,郧阳地区、襄樊、随州和平靖关、安庆府、白沙关,最有可能遭受鞑子攻击的是襄樊和安庆,平靖关次之,这其中襄樊是重中之重,毕竟鞑子大军有过成功从此处南下湖北的经验。
高斗枢认为鞑子势大主张明军先以防守为主,防守之中藏着犀利的反击,他的发言引起了所有人的思考和议论。
勇卫营出身的潘超骧一向主张进攻,不过高斗枢的发言给了他一个启发,他觉得凭借目前充裕的兵力防守与进攻可以同时进行。
明军在襄樊处于守势消耗鞑子,在安庆府则处于攻势牵制鞑子随意调配兵力,这有点上下驹对抗的意味,就连路振飞听了也觉得这个战术高明。
“忠勇伯的提议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只是…………”从不管军事的钱谦益见众人兴致很高迟疑着发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