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阮广辉白了阮思娇一眼。
阮思娇嘿嘿笑,“小叔你是不是觉得我差点害你揍顾沉舟一顿?”
阮广辉又白她一眼,阮思娇却仍嘿嘿笑着,“真打起来,不一定谁吃亏哦。”
阮广辉一挑眉毛,“你是要看我跟他比划比划了?”
顾沉舟性子虽然冷淡,但他跟阮思娇确定了关系的,怎么可能跟阮广辉比划?
刚才还是阮思娇开玩笑,才惹恼了阮广辉的,顾沉舟有必要替她承担。
“小叔,我怎么可能跟你动手?”顾沉舟说了句。
阮广辉彻底没了怒意,顾沉舟都这么说了嘛,他就勉勉强强不跟娇娇生气了呗。
不过顾沉舟能为了阮思娇,放弃已经到手的回城名额,这一点阮广辉还是挺感动的。
阮思娇也感动,她小叔对她多好啊。
不仅是小叔好,她家里的人对她都好。
--
顾沉舟第二天就去了面粉厂。
面粉厂产量大,两三天就要发一车货出去,送到各个单位、工厂、供销社,不仅顾沉舟,运输队几乎所有的车都替面粉厂送过货。
顾沉舟在运输队几年了,算是资格比较老的,跟面粉厂伍厂长也熟。
见顾沉舟过来,伍立诚脸上带笑,“顾同志来啦?”
“伍厂长,我这次过来是想跟您买一车面粉。”顾沉舟直接说明来意。
伍立诚一怔,“买面粉?厂子里的面粉都是定向供应的,你这……”
“我自己用。”顾沉舟解释。
伍立诚一下子就犯了难,“批文下来了,厂里也得到通知,允许直接将面粉卖给个体户,可你也知道,上面……”
伍立诚指的是县上的一些领导压着不让改革的事,一把手也是主张不改革,所以改革基本就是一句空话。
要不是有任副县长在十里铺坐镇,十里铺也不可能恢复集市。
任副县长跟一把手打了赌,说让他放开手在十里铺干,保证半年之内造就十个万元户。
任副县长当然不是要把整个九华县改革的脚步拖慢半年,他是要让县里别的领导看到改革的成效,让他们不再阻挠改革的步伐。
可改革不是十里铺一个乡镇的事,就拿阮思娇要买面粉来说,面粉厂不卖给她面粉,她还拿什么去生产?
不能生产,还怎么发展?且不说万元户从哪里来,就单说她的店,恐怕也维持不下去。
顾沉舟明白伍立诚的意思,可顾沉舟这趟是来买面粉的,不仅仅是这一趟,往后店里还需要更多面粉,不把伍立诚说服怎么行?
“伍厂长,你去过十里铺吗?”顾沉舟问。
伍立诚摇头,“没有。”
他当然不可能去十里铺,那不是跟一把手对着干?
顾沉舟笑了一下,“我这趟是替十里铺的两家店拉面粉,一个鸡蛋糕店,一个馄饨店,他们这个月需要用四千斤面粉。”
四千斤面粉,这对于伍立诚这个面粉厂的厂长来说,根本就是个小数字。
可两家店一个月就需要这么多,伍立诚不得不思考了。
“馄饨店准备增加卖面条的生意,往后他们店要用的面粉只怕得往上翻几倍。”顾沉舟又说。
前一句话伍立诚还没消化,顾沉舟又紧跟着追加一句,伍立诚眼睛都瞪大了,“用这么多?”
“只要你肯合作,往后我这边需要的面粉都从你厂里拉。”顾沉舟又说。
这是个好买卖,但伍立诚的面粉也不是卖不掉。
面粉是生活必需品,谁也离不开吃的。
这两年包产到户,吃不饱的问题解决大半,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基本都能吃饱饭。
老百姓吃饱饭,攒下家底,生活条件就在慢慢改善,精白面自然也就跟着变成紧俏商品,伍立诚厂里产出的面粉供不应求。
再说现在是计划经济,伍立诚根本不用操心卖面粉的事。
顾沉舟看伍立诚不为所动,他唇角勾了勾,还得放大招啊。
“伍厂长,你应该知道任副县长承诺半年造就十个万元户的事吧?”顾沉舟问。
伍立诚不解,怎么又说到这个事上了?
顾沉舟脸上始终挂着淡笑,他慢慢讲解,两家店一个月就需要四千斤面粉,这些面粉做成小吃能赚多少?
面粉两毛五斤,做成鸡蛋糕可是要卖一块钱一斤的,至于做成馄饨,那就得伍立诚自己想去了。
照这个速度,难道半年还造不出个万元户?
十里铺可不只有这两家店,整条街的集市呢,那是多大产值?
这些问题抛出去,顾沉舟并不给出确切答案,具体的数字让伍立诚自己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