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六章 东海之战 中  我的岳父是宋徽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崔大将军道:“你对力量1无所知。9州岛3分之1地区是宋租界,是曹晟和源为义宣传的主战场,且经过宋人投入的部分武装,抵抗程度自然激烈。但鸟羽天皇背后的藤原忠实,这个老贼的心思我最清楚。他无非1手平衡术而已,当初在宋租界事宜上他为了政治和经济利益毫无下限。

后来平正盛攻击源氏,藤原氏默许源氏进入9州岛,他们两边下注,既不得罪平氏和其背后的金国,也保留对源氏的恩情和对曹晟的善意。

但实际上藤原氏对9州的控制力度并不强,9州有本地武家势力正在崛起,藤原忠实只是做个顺水人情、给予名誉上任命。真正在9州开路的其实是宋国的资金和技术,而我们对9州的袭杀、小野子事件被曹晟紧紧抓住,源为义配合,这些综合才形成了整合9州岛的推力。”

“这样的情况下,相当于藤原忠实老贼失去了在9州的影响力,那么为了他的政治利益,他在本州岛是尽量避免宋人的影响力进入的,舆论的控制相对严厉。这样的形势下,就仍旧是日本早期内部相对不统1的形势,尤其有利于我军对本州岛经略。”

这1通说下来,崔大将军也是展现了其出色的战略能力,是很有道理的,于是韩国水军军官们面面相视。但是政治战略他们不是太关心,具体而言,作为航海经验丰富的水手,他们只当心着这越来越大的风,以及越来越脆弱的桅杆。

如果是新船,毫无疑问可以支持这样的折腾。但老水手谁都知道材料会“疲劳”的,用的越久疲劳度就越严重。且木材处理不当遇水就腐,海上的气候环境尤其如此。

长时间使用的桅杆已处于疲劳状态,又没有宋人的先进特殊工艺处理,经过了腐蚀性更的海洋湿润气候,若继续在这样的风力下超满帆加力,恐怕真会出问题的。

然而有军官建议前,崔大将军拿起瞭望镜再次观察,感觉越来越近了,于是崔卓再次下令道:“追追追,不惜代价,1定捉住他。”

于这个当口,再也没有军官敢做出建议了。

崔大将军戾气不算太重不会乱杀士兵,但大家也尽量不想惹他。此外有经验的老水手们也觉得:就算桅杆吃不住断裂,天也塌不下来,最多在海上停留3至5日,能放慢登6作战速度休息1下也不错。

并没有谁真的喜欢打仗,因为那肯定不是普通韩国士兵的利益,最多可以祸害几个日本民间的女人而已,然而说的在韩国本土不可以似的。那并不需要远渡重洋打仗……

“启禀大将军!依照我军航向,开始进入2十7度侧风状态!”

宋国海军战舰上的风向测量员很熟练,准确程度肯定不如后世的专业仪器,但至少可以参考,于是紧急汇报给了高玉。

高玉1听,当即汇集主要海军指挥官,于船舱中展开了海图。

用笔在海图之上勾画少顷,又用圆规、以特定的间离在海图间点对点挪动,这就是现代大宋的测量术,大抵判断双方舰队距离。

最终,高玉手指1个处于朝鲜海鲜西部的耽罗道:“这是耽罗岛,现在被韩国占领,已经是是韩国人至9州岛的落脚点和中转基地。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源为义从9州岛逃离,能遭遇韩国舰队被追击,那么此番韩国舰队几乎就是从耽罗出发的。”

“我方战舰航速3十5节。韩国舰队航速在这级别风力下开加力,根据我的经验航速在2十8至3十节间,我们取中间值即2十9节。”

说到此处高玉环视1圈道:“根据落海日本武士的消息结合、汇总分析,参考我两军舰队的距离,从这里开始保守偏折中估计:韩国舰队距离我方约2十8个海里左右,也就是说风向不变情况下,现在起要至少7个小时,才能追上韩国舰队。”

“然而我们没那么多时间。若风向不发生偏移,源为义的红日号应该能有这个时间差。但根据红日号顺风快而逆风劣势原则,假设他和咱们1个航向,处2十7度侧风形势。那么以我的经验,源为义最多4个小时就会被韩国舰队追上。1但发生这事,则等于驸马大人的大日本经略计划全面失败。”

听到此处,1个军官起身道:“请大将军示下我军该怎么办?现在轮机已经超负荷运行,无法再快。”

高玉重新调整圆规幅度,再次在海图上挪动少顷道:“2十7度侧风状态下,我军战舰航速损失不到1成,这是机械动力的优势,又采取保守偏折中估计,韩国舰队航速损失1成半。所以如果决定参战,则我认为要抛弃非作战必要物资,包括部分淡水、干粮、燃料,则我方舰队能继续保持3十3节航速,就1定能在红日号出事前追上韩国战船。”

“额这……”听到要扔东西了,许多军官顿时脸如锅底,这是脑洞战术啊。

“迟疑个蛋!”高玉却开骂了,“原本我未必想打,你们却从上到下想装逼,都在蛊惑我。那么1但决定参战就要有骑士思维,犹如逛窑子嫖妓快射了,哪怕知道老婆已经拿着菜刀杀进来了,也老子放出去再说,否则不是男人!”

1些人嘿嘿笑了起来,1些人则想昏倒,但高玉这家伙表面儒雅,熟了之后自来就这德行,所以很对韩世忠的脾性。

“就这样,这是临战命令。”高玉把手拍在桌子上,做出了这个决定。

至于到底要放弃多少物资、才能保持3十5节航速,有军官这么问的时候,高玉将军回答:“你们问我我问谁去,驸马说:有种做事方法叫试错,试到正确为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