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晟清楚察哥部的士气有限,作为进攻方,他夹近3十万兵力围困,不计伤亡的话当然可以打下河中府。
然而曹晟现在的结论是:察哥还在迟疑是否要付出惨痛代价硬啃河中府?
这个局面对于谁都是两难。若最终拿下了河中府,但代价太惨痛的话河中府也只是1座孤城,士气低落到极限之后,意味察哥再也没能力带着这只惨胜的军队回家了。
这就是察哥的两难,目下西夏主力仍旧在他手里,只要愿意部分认输,他仍旧可以大概率带着这2十7万精锐回西夏。察哥当然不知道现在打算围杀他的足足有4十1万主力部队,他还在认为种师中和王寅、李彦仙的包围圈,大概率围不住这股想回家的洪流。
现在看来,察哥、或者说他的属下们仍旧不甘心,还在猛烈试探,而察哥也在寄希望于北方战场有突破性的进展,比如打破大名府从隆德府或者河南府夹击河中府,进行会师,只有这样才能使战略性胜利。接下来是谈判还是继续战争到大宋灭亡,他们都是胜利的。但是打到今天他不再寄希望于曹晟有所顾忌了,他终于明白就算就算他们兵临汴京城下,曹疯子也不会退兵和求和的,只有让他无力再战才可以。
而曹晟也正在尽最大努力的做出战争动员,以狮子搏兔方式,硬撼西夏人的每1次攻击。
这就是打气势战。
必须要做出手握王牌的底气来“梭哈”,让察哥下意识觉得硬啃河中府的代价不可接受,于是双方才能暂时的取得平衡。
当然了,曹晟的这种冲硬汉的战法,代价相对较大,防守河中府已近两月,死伤不轻,最精锐的禁护国军部在需要节约火器和神臂弩的战术下,是用血在拼,折损已经3千余。
虽然大多数只是伤,但他们需要休养,已经给战地医护团队带来了很大压力。是的,目下仅仅这样,但河中府的医护能力已经达到了峰值。若继续维持这样的战法,很快禁军精锐的战损就会呈现几何式增加,会因为救治不利,开始发生大幅死亡情况。
而关键的是北方的同盟军是不是能按时到位,或者1往无前的进入战场,拖住完颜杲的金国军队,不让其支援察哥。
这是曹晟的难题。
西夏军围困河中府两月,但后方制造攻城器械的进度非常有限,始终未能掌握“峰值攻城”能力。
什么叫峰值能力呢?就是利用铺天盖地的云车围满整个河中府,成功形成上千个“兵力投送通道“,才有可能用硬派战法1举上城,大幅吃掉曹晟的守城精锐。
否则试探性进攻以来,曹晟的部队简直是1群战力爆表的疯子,在投送能力不够、不能正式对河中府饱和式进攻的时候,那缓慢的“百通道”兵速流动,完全就是送去给他曹晟刷经验值、增加士气的。
最致命的在于,攻城能力值虽然在缓步放大,但进度太慢。因为后方的“西夏战争作坊”已被1股骑兵时不时的突袭两次,造成两千工匠辅兵伤亡,以及许多的半成品被烧毁的事实。
无奈的又在于这股骑军是超机动,有分成几十股,犹如毒蛇1般看准出击,通常是攻城战进入关键时刻,最无暇分心的时候他们就出来。他们那种精锐重骑兵,每次只有1千人出击,就能对上万的辅兵造成严重伤害,还无法围捕。
察哥不能调集主力吃下这股骑兵,因为那不可能,他们依然老办法,打不过就跑,打得过就打,这里的地形被他们吃的透透的,而1但大规模分兵离开河中府,则有可能会有各处的船运进行渗透、开始对河中府输送战略物资。
庆幸的在于,目下察哥军中的士气有所回升。因为有了粮食。
别处的粮食察哥拿不到,但围困河中府两月,河中府地区的粮食,就都是察哥的了。
许多人认为这是曹晟的失误,为何不在撤离百姓的同时毁掉粮食?
然而这是曹晟故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部分粮食把察哥部吸引在河中府,若是他们没有粮食而强势退兵,不但破坏了种师中和其他军队解放北方抢粮的计划,还会失去战略合围察哥部的机会。
曹晟1以贯之的战略是要全歼此番入境的西夏军,1举解决西北隐患。不是说你想打就打进来,不想打了又带着主力军团就突围离开,以便3年后又来。
有那么好日的美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