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76.第464章 稳如老狗的“紫金科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小老弟真有钱。

“明天的火车?”

张浩南给老常硕大钥匙的时候,稍微关心了一下。

“明天下午的火车,后天早上到羊城。”

“到了羊城,不要随便出火车站搭车,等公司的车来接。”

“我都听老板的。”

羊城火车站持续很多年的鱼龙混杂程度,跟京城西站以及长安的长途汽车站,都可以一较高下。

现在“紫金科技”的员工虽然都有人身保险,但没事儿赌根鸡毛的运气?

不是常年在羊城混,偶尔去一趟,终究还是稳妥为上。

原本张建刚还奇怪,如果只是销冠拿房子,多少会刺激到一线的普通工人,但是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紫金科技”的普通员工,也是有可能拿到大奖的。

心理上不会出现什么大落差。

而且张建刚并不太清楚“紫金科技”的奖惩措施,一线工人大奖可能不会太多,但是各种小奖励是真的待遇可以。

比如说产量奖励,这种一般的销售是没有,只能反过来羡慕。

总之大体上就是以“求稳去厂区,求富去销售”为原则,销售需要闯和拼,每个月都有干不下去,最后选择去一线作业区老老实实上班的。

而且哪怕只是求稳,“紫金科技”现在的工资甩开建康市平均工资不知道多少,在薪资通告这件事情上,建康市政府是不建议“紫金科技”将这玩意儿往布告栏里贴。

有什么调整,都是在“紫金科技”的员工休息区通知。

不过就算这样,消息灵通的人也多得是,建康几个区时不时就有干部家属托关系到神森的管委会,然后想要进厂打工。

听上去很魔幻,但大多数干部家庭能有捞钱的门路是少数情况,大多数也就是吃死工资,所以从攒钱角度出发,有些小干部的老婆孩子或者兄弟姊妹,来“紫金科技”打个螺丝也比办公室端茶倒水强。

你哪怕有编制,也混不来像样的待遇,更遑论建康市的整体爆发还要十年以后,所以“紫金科技”的二期扩建工程中,很多装配工其实家里都还挺可以的,有的女工老公还是个副所长。

销售队伍情况也差不多,今年下半年招聘的销售,有些同样家里是干部家庭,老公或者老婆在清水衙门做事的挺多,也不乏油水衙门的人,但这种就少一些。

换作一般的企业,有这么多干部家属其实会出现内部分化,管理上也会有压力,但是在“紫金科技”不存在这种情况。

张浩南这条恶狗且先不说如何,光虞小龙就从来不买任何一个“地头蛇”的账,而对付一些清贵衙门比如说妇联,周全全作为女性也就没有弱点。

不过在厂区设计上,还是很明显有划分,二期扩建工程中的总装线,明显就是地方干部家属总量为主。

这也是为了方便调岗,可以灵活安排人员发挥家庭背景的功能,并且对整体员工的感受也没有什么影响。

基本上进来的干部家属也相对低调,权力异化的生物这时候还没有,以后有没有不好说,但就算以后有了,这样的生物也不可能继续在一线生产上打螺丝,所以从结果上来说,还是不影响。

跟庞大的员工数量比起来,二三十个干部家属完全不算啥。

明年三期扩建会往润州交界处扩展,因为有一条省道正在翻修,同时建康市政府划给“紫金科技”的沿江码头也在规划,三期扩建选址有三个地方,沿江扩建要是落成,员工数量很有可能突破四千。

那就真是可以将员工内部的特殊影响完全抹去,光生产端的员工数量和其家庭成员加起来,那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建制乡镇,彻头彻尾的小社会,管理上就不能再用常规大中型工厂的模式。

其实此时哪怕只是发奖,张建刚作为高级干部,也从这小小的领奖成员细节,发现了其中不少颇有说法的门道。

激励性的东西,不能简单粗暴地激励,方法用得好,员工积极性是不一样的。

陆续又有研发岗、运输岗的员工代表领了奖,总计四个大奖拿走,看得张建刚也是一阵激动。

四个大奖就是四套房子,一般的企业还真学不来,可在这里,张浩南轻飘飘的跟没事儿人一样。

回到主桌之后,张建刚这才好奇问道:“这一年光发这种额外的奖励,也不少啊。”

“实际上没多少的。”

张浩南拿起桂米酒的陶质酒壶,给张建刚满上一杯刚热好的,“知道今年‘紫金科技’营收多少吗?”

“多少?”

“实际上大概在七亿五千万左右,四季度生产端、销售端都在加班,运输队伍同样人停车不停,华东六省一市就算有的地方经销点没有设置,但也提前租了仓库或者卖场,然后跟商场寄卖一部分。售后要过完年才开始搭建,总之就是货已经开始铺了,钱也早就赚到了。”

“七亿五千万?!”

“只多不少啊,还有警方的尾款没到,也有一两千万,多是不多,但明年开始就要暴增,所以区区几套房子的事情,算个屁。其实别说销冠,市销售第一也都买得起房子,不差我这一套年终奖励的。”

“你是真舍得给啊。”

“我舍得给,别人才舍得卖命啊。你看虞总,他今年拿了几千万去松江随便炒地皮,之前加班有多痛苦,现在就有多快乐。”

“……”

“……”

虞小龙翻了个白眼,挪了挪屁股,远离张浩南。

“老哥,你要明白我不做金融操作的,所以赚的利润,就纯粹是商品经济的利润。老实本分一点准没错。”

张浩南说话间,也给自己满上一杯米酒,“跟投入研发的资金量比起来,员工奖励根本不值一提。”

“那你考虑得怎么样了?政务院已经统计出了华东这边的蓄电池厂清单,经营不善的你要是能拿下,研究人员的补贴,我想办法顶格审批。”

“操作上不违规吧?”

“不违反部委专项资金审批使用的四项原则就行,剩下的就是要灵活一点。你的底子干净,再加上‘紫金科技’给工人的待遇比中科院投资竞争企业还要好不少,‘紫金科技’要是不给,那别的也都不用给了,统统打回。”

权力的小小任性嘛,又没规定只有混账玩意儿才能玩。

想做事的人,完全也可以显露一下肌肉嘛。

怎么弄,怎么斗,优势在他。

而且他跟张浩南喜欢浪不同,在调入中央之前,他在安东省那是稳如老狗。

张浩南也有数,当张建刚的建议出台之后,后续只要稳步跟进,这就不是两江省的事情,而是政务院指导下的战略性投资布局。

当然,要不要成为“国家队”,还是看张浩南本人的态度。

要还是不要,都不会影响明年的动作,从中央的角度来看,你是不是“国家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在中国。

就这么简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