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82.第470章 家底,兵强马壮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宝贝,我们去房间好不好?外面冷,让爸爸一个人吃好不好?”

“不要!”

猛地一扭头,钻到张浩南怀里,然后偷偷地瞄着一脸不爽的老母亲。

“随她吧,我带着也行,反正她也喜欢热闹。”

“那好,儿子我就带着。”

张然瑜一脸懵,他眼热地看了看在高处的姐姐,结果已经被老母亲抱了起来,他都没来得及撒娇呢。

因为张瑾的到来,一桌叔伯兄弟也都心情更好,小姑娘讨人喜欢,吃饭都有胃口。

而且张瑾很有礼貌,认人也全,就是说话不利索,没办法把各种词汇精准的表达,但却能用“白胡子爷爷”“黑胡子爷爷”“短胡子爷爷”“光头爷爷”来加以区分。

比如张直才,她便会喊“鸭爷爷”,原因就在于张直才时不时就要自己去装卸鸭笼,鸭子的嘎嘎叫,让她印象深刻。

蔡大夏也喜欢张瑾,还专门过来看她,本以为不认识了,结果张瑾一句“太公好~~”,差点没把老头儿齁死。

没办法,太甜了。

有灵气的小孩,是要讨人喜欢得多。

饭桌上有张瑾调剂,聊天也就随意得多,“沙城食品”的管理层主要想打听的,就是成立“沙食集团”之后的事情,事关众多岗位调整,还有集团所属子公司的设置。

讲白了,明年谁在外面做“诸侯”,谁在朝中做“大臣”,过完年就要定下来。

有些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回政府部门上班的高管,腊月里都在忙着给自己加点资历,因为“沙食集团”的岗位调整,张浩南虽说是可以一锤定音,但国资代表和丁永这个副总的建议,基本也可以等同于张浩南的决定。

国资代表背后,则是沙城市政府的研究讨论,因为“沙食集团”的员工来源非常特殊,起家时候基本就是从政府这里借人,哪个人好用就借哪个人。

基层员工也多有下岗职工,甚至还有被调剂的国企干部,说白了被调剂的干部,其实也就是下岗,王爱红就是典型,不过现在王爱红不算“沙食集团”这一块,但类似情况多得是。

财务岗、人事岗、销售岗这三大块是重中之重,很多人在原先的老单位做得其实都不怎么顺心,在“沙食集团”这里拼了两年半攒了丰厚家底,有想要自己单干创业的,也有想要抓住机会往上爬的,不管哪一种,都要跟原先的老单位做好沟通。

因为不管是自己单干还是往上爬,业务线不能断。

也是情况特殊,所以这次团圆饭上,许多内向的人,也借着气氛过来夸赞一下张瑾。

大老板的“掌上明珠”反正确实可爱又聪明,夸一下也不少块肉,给大老板留个印象即可。

之后再跟丁总打听一下集团岗位调整和业务变动的事情,过完年的把控,也就更有底气。

一开始张家的人还没感觉出来什么,等过了一会儿见如此热闹,才觉得张浩南的实力,果然比以前又强了。

“兵强马壮啊。”

蔡大夏拿着酒杯,喝了一口“洗脚水”,一脸的欣慰。

以往每家每户过年都要盘一下家底,盘一下过去一年的收成,张浩南这年底的团圆饭,何尝不是盘家底。

随便公司的管理层,哪个不是房车齐全存款厚实?

这样的人,在这里一桌又一桌,绵绵不绝。

在蔡大夏看来,这就是张浩南的家底,无比丰厚。

“也确实势头好,供销合作社现在已经过百了。开春新增挂牌的估计就要翻一倍,钞票最实在,比什么文件都要好用。”

小儿子蔡存诚陪老子喝了一杯,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盯着财务,别的人事也好,销售也罢,不多嘴不表态,只带一双眼睛。

“江北乡下现在一年能多几个铜钿?”

老头儿问蔡存诚。

“看地方的,昭阳弄虾蟹甲鱼的,要多一点,一年能有两万多;江皋做‘万年青’菜干的,少一点,一万出头,少的七八千。纵向对比呢,起步就是多了三倍以上的收入,确实是效果效益都要好。虽然说公司低调处理不作宣传,但眼热的乡村非常多,发来的申请文件有十几万份。”

“十几万份?!”

有个老头儿惊讶了,“全是想要弄那个供销合作社的?”

“对。”

“全省也无十几万个村吧?”

“也不是就两江省啊,很多外地省份也有听说的,通过当地政府打的申请。然后呢,省里也不是只有乡村两级单位,有的是生产队形式。还有就是像农场、林场这种特殊的单位,也有。杂七杂八加起来有十六七万份申请,所以下半年就开始搞新的审核,还专门弄了个部门来管理这件事情。”

蔡存诚见识不高,但见识过后,才会震惊有些事业规模大起来,会大到多么吓人。

过完年整合“沙食集团”之后,还会有特色产品合作,会根据当地的特产来微调供销内容。

比如现在打造的咸鸭蛋品牌,就是接了秦邮县“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业务,除开“沙食集团”的自有品牌,也会给当地做个品牌出来。

仅通过“沙食集团”的现有渠道,就能保证养殖户在咸鸭蛋一项上,能够稳定地从农村到市场。

打消后顾之忧的,还是“沙城食品”的威慑力,一般地方上做垄断小市场特定农副产品的团伙,根本不敢招惹“沙城食品”,背后有人也不行。

这就让农户非常放心地卖出一个正常收购价,而不是被垄断特定市场的二道贩子强行以非正常市场价拿走劳动产出。

“沙城食品”的农村供销合作社除开经济上的增益,人身安全上的保障,也是人们迷信其实力的重要因素。

而在以讹传讹之下,本来一万当量的炸弹,直接被人吹成了三百万当量的氢弹。

蔡大夏那一声感慨“兵强马壮”,还真没有感慨错,随便一个供销合作社的中层干部出去,起码会有一顿饭是当地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请的。

开始上硬菜的时候,蔡大夏又过来好奇问道:“现在家底有多少?一个亿肯定有吧?”

“舅公……”

张浩南一脸为难,“我不晓得我有多少钞票……”

“……”

一时无语的蔡大夏憋了半天,然后道,“那要提前帮子孙留一点防身的。”

“放心吧舅公,都有的。”

“小丫头也有吧?”

蔡大夏堆着笑,跟张瑾挤眉弄眼,小丫头啃着大虾屁股咯咯笑。

“有啊,我弄了一个茶叶水牌子给她,以后饿不死的,肯定有饭吃。”

“茶叶水?那值几铜钿啊?”

“五六十个亿吧。”

“???????”

老头儿脑子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一时有些糊涂,又仿佛怀疑自己是幻听,亦或是“洗脚水”喝多了?

不可能啊,自己就喝了一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