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59.第541章 格局小了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之后更离谱的是弋阳市的有个副市长很厉害,七拐八拐,找到了黄有为黄来有俩兄弟,俩兄弟老家实际上是弋阳市下面的乌龙集县,在淮水之滨,离淮西省就是一步之遥。

这俩小子在厂里车蜗杆呢,老家给他们整了个“乌龙集优秀青年”的称号。

荣誉有时候很值钱,有时候,其实也不怎么值钱。但这让张老板很高兴,别的不知道,反正他觉得弋阳市的本届领导班子很专业。

具体哪儿专业再说,反正就是专业。

所以在跟宇宙行的沟通上,钱是一定会放宇宙行的,但是具体到宇宙行的业务推广上,可以将中原省纳入其中。

张浩南其实并不会插手宇宙行的业务,他也没那闲工夫,只是这次区域大基建的信心有他一份力。

银行也给了张浩南一百万咨询费,主要是宏观经济预测。

张老板要做的就一个,说一句华东六省一市的经济在未来会蓬勃发展,这就行了。

宇宙行扛把子姜上海凭这一句话,上五十倍杠杆眉头都不带皱一下,要不要上一百倍,就要看华东六省一市的总体基建工程会议。

这不是省市地方政府和交通厅的事情,是更上面的单位,在今年四季度的议案。

但是,这件事情地方上有相当一部分的自主权,因为宇宙行其实没必要真的上到一万亿这个规模,还有别的银行还在谈,比如中行,现在攥着突然多出来的美刀,不知道多少人都馋哭了。

此事还没有对外公布,算是有限度的在省部单位及地方龙头企业尤其是大国企流通,放水也就是往这里放。

而且必须要克制,缘由就在于这笔钱的老底不是“央妈”印的,是张老板跨服黑金黑装备黑来的,主动权在张浩南手里。

张浩南要是说缺钱用,打算一百亿盖一艘航空母舰钓鱼,去松江跳楼的金融业从业人员能填满整个外滩。

所以捞钱可以捞,反正不是捞的张老板的,但得让张老板满意。

没办法,这孽畜就是喜欢冲着别人指指点点的变态快感。

这一波区域基础建设投资什么时候启动还不好说,两江省和松江市的联合会议大概觉得明年很好,松江市是认为可以提前开始长江口跨江大桥的建设工作。

论证是早就不知道论证多少回了,就是缺钱直接上。

两江省也有这个需求,但跟松江市还是有些偏差的,更愿意进一步拓展南北公路对接,形成更广阔的公路高速网。

同时就是开发水路,这一块松江市也没意见,并且表示可以跟另外两家银行沟通。

毕竟松江对一般民用品的需求量之大,是单一城市中顶流的,江北广大地区的农副产品能够高效运转,这是乐于见到的。

张浩南跟王熙通完电话之前,其实就在讨论广陵市到彭城、郁州、崇州、盐渎的运河大开发。

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崇广祥”运河,是作为长江运输的补充,并且也要有排涝防汛的功能;二是“郁盐崇”南北运河,这条运河要有很强的灌溉功能,是“江北灌溉总渠”的交叉线,同时也包含在了“江北灌溉总渠”二期工程之中,目标是主要通航段都达到三级航道标准。

第三则是大运河改造工程,涉及到了彭城、楚州的港区建设,以后会是广陵港的补充。

放以后来折腾,没个几十亿、百十亿,想都别想,但现在各种原材料价格便宜,土地成本也很低,劳动力数量也非常丰富,那么省内这种大工程,其实总预算就三亿不到。

张浩南在柯城的布局,也不过是六千多万,已经是这年头可圈可点的项目,就这还闹得柯城的副市长得先来两江省转一圈。

这次开会省厅并没有主导权,算是保姆性质,因为省府可不是只看一两样的东西,今天过来的还有华东地区重要工程机械集团老总。

彭城工程机械集团要是吃下“崇广祥”运河扩宽改造工程,就能最少过三个肥年。

“照五年计划来改造,总投资一个亿,也差不多了。”

休息的时候,朱跃进明显精神头不错,“这样崇州港也等于说能用上,江都闸口年通货量有个一千几百万吨,日子都会好过不少啊。”

“哪有闲工夫等个五年几年的,三年,再加八千万,全线一起开工,速度加快是最好的。等个五年,不要说五年,明年开始原材料就要涨,五年你没有三五个亿想做下来?想都不要想。”

“大放水?不至于吧?”

朱跃进有些吃不准,宇宙行没说要怎样,但张浩南吹牛逼那都是一万亿起步,华东地区这次大基建规模其实总体而言相当有限,宇宙行也不会真就疯狂撒币,这事儿就是营造一下气氛。

当然知道消息的,这时候已经准备在松江股市上狠狠地下了重注,等各种工程机械集团的股价上来,就是他们收获的时刻。

现在嘛,还处于谈判甚至是研究阶段,就是把古老的图纸翻出来,先大家议一议。

“什么放水不放水,不是那回事。纯粹是经济好。”

张浩南抓了一把花生,放到了朱跃进面前,然后自己也剥了起来,边吃边聊,“经济会越来越好的,制造业向珠三角、长三角集中转移,形成广泛产业集群,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国内还是国外?”

“外资。所以这几年地方外资利用率肯定会很高,我们现在就相当于工业产能的避风港。产业资本追求利润也是要讲效率的,去倭奴、南朝鲜、流求太贵,去东南亚不是不行,但是金融风暴的后遗症还没缓过来,去身毒从用人成本来说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只要尝试过员工培训周期,最后还是乖乖来中国。”

“啥意思?”

“身毒一个受过七八年基础教育的劳动力,培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合格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成本和周期,是中国的三到五倍。不管是要支付的培训成本还是说培训时间,都是三到五倍。换你是老板,你开个三个月都会受不了。”

“怎么会这么夸张?!”

朱跃进显然有些震惊,他哪怕是主政一方,也还是太过于习惯国内的行情。

“不要把我们的稀松平常当普遍规律,朱市长,放眼全球,我们国家才是少数派。”

这里面涉及到了历史底蕴和民族气质等等不可量化之物,但又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而哪怕是官员,也是整个群体中的一部分。

所以有时候看不清自身,不是不知己,而是视野放在了国内,中央强调国际视野,可不是只为了“知彼”,也是为了反过来“知己”。

对张浩南所说,朱跃进是相信的,“财神爷”赚钱不赚钱,他说的肯定一点都对。

“所以从正常投资角度来看……我是说国际上的产业资本,尤其是欧洲的传统产业,比如说家电、汽车等等,是肯定要寻求降本增效的。同时呢,国内市场的规模,其实也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我是说高度集成化的高端工业品,比如说电脑、汽车这种。那么于情于理,都应该在当地市场开设工厂,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嘛,这是基本逻辑。”

“那规模就不好说了啊。”

稍微算一算,光家电类一项,以姑苏的“星家坡工业园”为基本单位,一个国家对应一个产业基地或者集群,二十个国家是起码的。

这种毛估一下五亿美刀一个国家就是一百亿。

从全球家电市场在倒过来算未来增益,以去年为基准,六百个亿美刀的总规模,有百分之二十吃下来,就完全符合这种毛估算法。

具体到细节上,这不是朱跃进能拍脑袋俺寻思的,但大体上问题不大。

这要是六百个亿啃下来一半,那就真逆天了。

未来全球家电市场中国啃下来多少,张浩南不太清楚,但肯定是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所以跟朱跃进闲扯的时候,底气那是相当的足。

“所以只从华东基础建设投资来说,只管大胆的弄。姑苏的产业园利润太低的时候,一定会转移,如果到时候江北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只能吃下几个点的产能,那不是自己气得拍大腿?打个比方好了,楚州用人成本比姑苏肯定是低的,按照一般代工逻辑,不可能在楚州投资代工厂。”

“但是水运条件成熟,一两百公里的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的。而且楚州假如形成规模港区,完全可以作为崇州港或者广陵港的内陆补充。这样大家都有得赚。”

一把花生吃完,张浩南一副胜券在握的鸟样,“多了不敢说,我吃利息也能吃上不知道多少个亿。”

朱跃进感觉张浩南是跟他吹牛逼,但听得有点爽,于是拿起茶壶给张浩南浅浅地添了一点茶,“那你的‘沙洲物流’直接起飞啊。”

“肯定的啊,用别人的船,谁放心?政府都不放心。我只能勉为其难吃点时代红利,随便赚个几十亿贴补贴补家用。”

“……”

因为吹得太完美,以至于朱市长现在彻底信服。

毕竟,客客气气的张老板,一定是在巩茵开会时候去关会议厅大门的;只有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状态,才是真正进入了状态。

于是朱跃进赶紧道:“那三条运河中的两条,都跟我广陵市有关,我是不是可以顺便再要点别的配套工程?”

“开会就是畅所欲言啊朱市长。胆子要大心要细,这时候还担心什么说错话啊。”

朱跃进闻弦知雅意,五指伸开,然后翻了翻。

“我要是你,朱市长,直接加个零。翻一番……格局小了。”

“……”

好吧,朱市长一时无语,是朱某我格局小了。

出差中,紧赶慢赶码字。总算赶上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