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3章 一家事,家家事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3章一家事,家家事

“浩南,今天咋回事儿,是没胃口吗?吃这么少?”

冰城开发区的一栋别墅里,于文静系着围裙还在从厨房端菜出来,都是家常菜,于文静和婆婆魏秀敏一起张罗的,也有亲戚,娘家来的也不少。

王爱红兴头不错,喝了两杯,不过不是白酒,而是普普通通的桂花米酒。

从姑苏专门运过来的,倒不是说这酒多好,而是之前做长途保鲜保温测试的时候,其中就有桂花米酒,不喝也是浪费。

还别说,热一热,女人们都挺喜欢。

不过快活的气氛因为于文静一句“吃这么少”,搞得不少人眼珠子瞪着,一脸的不可思议。

张浩南光烙饼就吃了五张,大鲫鱼都是一斤半一条的,他一个人吃了两条,还有鲅鱼饺子,是于文静一个老嫂子自己做的,大家也没数,就看着张浩南一口一个跟吃炒黄豆儿似的……

这已经很夸张了,结果于文静却说张浩南没胃口。

“一会儿还有事儿,吃太多容易不消化。”

说着张浩南筷子伸向了锅包肉……

他是真爱吃这个。

“爱红,不会撑着吧?”

王爱红去厨房盛饭的时候,他老娘拉着他衣袖问道。

“这才到哪儿啊,还有汤呢。”

“……”

魏秀敏一脸无语,她在沙城也过了一回年,不是不知道张浩南能吃,但没见过张浩南甩开腮帮子开干。

关键是真能塞进去那么多?

这放解放前,地主能请这么个玩意儿帮忙?

“我的妈呀……”

老太太对张浩南能吃印象,还只是停留在电饭锅一个人干完的记忆中,当时她只当是张浩南兴致高了稍微吃多点。

现在想想,人家挺克制的……

“老王,雪城那边这几天先不要过去。”

捞了一碗“小鸡炖蘑菇”,张浩南喝了一口汤,想起了什么,然后跟王爱红说道。

“有事儿?”

最终还是水磨工夫,拼的就是定力。

当然张浩南没有一根毛的定力,腚力倒是欢迎的,花蕊蕊一屁股坐到他嗷嗷叫都没问题。

而且花蕊蕊那个爹不爹哥不哥的亲人,已经销声匿迹了,接下来就是姓花的老头子做最后的挣扎。

这些张浩南其实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没事干折腾着玩儿。

“卧槽……”

王爱红最近几年养得不错,整个人富态但是并不肥胖,红光满面的,毕竟老婆带来双胞胎的感觉……那真是太棒了。

老王家现在真是“人丁兴旺”,老太太魏秀敏竖的“财神爷”牌位,总算因为张浩南一句“我他妈还活着呢”而撤了。

但老王家的亲戚……那是真信张老板指定是有啥神神叨叨的超能力。

“就这几天吧,忙完了你在冰城张罗一下团圆饭,古锭也会留这儿过年。”

“他不回去啊?”

“他过年还要走访几个当兵的,拿了超级年终奖,少过一次年怎么了?”

“多少钱啊?”

“你猜。”

“一百万?”

“像话吗?为了整死姓韩的,我自己都花了不止一个一百万。”

“不会加个零吧?”

“嘿……”

“卧槽。你看我,你看我能不能去‘龙盾安保"当个总经理啥的?”

“哈哈哈哈哈哈……”

张浩南顿时大笑,抄起烫好的酒壶,给他满()

上一盅,“亿万富翁羡慕别人千万富翁?”

“我这不是还没到手吗?”

“那你退股,我给你一个亿。”

“别!我这个人,安贫乐道……”

闲扯了一会儿,王爱红也是心情大好,前两年在雪城的事业“滑铁卢”,总算可以重新来过。

东北事业部真正核心业务,非核心管理层都以为是市场开发,其实并不是,而是人力资源。

当初张浩南为王爱红立了一个“爱国企业家”人设,砸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人情,为的就是让王爱红可以顺利地从老家雪城挖人。

形成规模之后,就能全面地在整个黑水省复制挖人策略。

只是一路磕磕绊绊,导致连续两年多受挫,不过总算也不是没有收获,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虽然没搞到多少,但基础技工弄来不少。

“大桥食品”中的多条生产线,比如红肠系列,东北籍贯员工已经突破了五百人。

占整体员工比重并不高,但人数上百就是个门槛,会形成帮带效应,当然也可以说是“裙带”,连襟或者连桥在同一个地方,有照应也心理上更安全。

女工更不必说,三四十岁还能安安心心上班,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王爱红现在管个千把人也是轻轻松松,但显然如今也有追求,雪城的啤酒花种植基地就是一根刺,也是重大挫折。

迈过去之后,才能更进一步。

不然他自己心里不踏实,觉得不能服众。

当然“大桥食品”的管理结构并没有不良,吕卫东是“当代百里奚”式样的老年精英,跟他的搭配,预留出了太多的晋升空间。

而随着各地事业部的搭建,往里面填充人才的过程,就是扩张的过程,折射到年轻精英群体身上,就是有“上升渠道”广泛通畅的感受。

这个正是未来的企业核心,也就是人才库建设。

张浩南是不放心把这个事情交给吕卫东去做的,除了年纪太大且专业不对口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太重要了。

王爱红是心腹,才得以前来东北主抓“沙食系”的吏部遴选。

其余东北事业部的“金山银海”,都没有这个重要。

王爱红对此是有数的,所以回黑水之后,一直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但同时在人才储备上,又相当的大方,有些极为夸张的激励政策,都是为了这么个隐藏的战略目标而设置。

“嗳,浩南,这小孩儿读书,你有啥好办法没有?”

“明明喜欢摆弄小玩意儿,你就让他去接触好了。”

“他现在跟着个木匠玩小车床,还给我车了他妈的一串珠子……”

“怎么,你是缺明明以后上班给你赚养老钱?”

张浩南笑了笑,“你现在的社会地位,没必要靠子女的名校履历来贴金。就为了酒桌上吹牛得意那一会儿?你现在钱也有,事业也有,家庭也美满,孩子小小年纪有追求,不挺好的。考上高中最好,考不上,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去钻研。”

“容易受伤啊。”

“废话,当老板就太平?”

横了一眼王爱红,张浩南手里竟然又抄起一张卷饼,还是热乎的,夹了土豆丝、苦菊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卷起来就往嘴里塞。

嘎吱嘎吱的作响,看得老王家的人撑得慌。

他们都替张浩南感觉噎着了……

然而这大老板的脖子就是粗,愣是顺得下去啊。

“那不能跟你比啊,我是想着他以后也要有出息。”

“可勾八拉倒吧,啥叫有出息?你现在花钱让他造一辈子,他造得完吗?明明跟()

你不一样,他太老实了,以后也不太可能有什么不良嗜好。他能在少年时代有点追求、想法,你这个当老子的如果无能,那没话讲,没实力培养,就老老实实努力读书;你有这个实力,他说要去月球上做木匠,你让他去好了,拦着干什么?”

“……”

王爱红显然不情愿,他还是更希望自己儿子考上好高中,然后考上好大学,最后不说接他的班,起码也得是成功人士的派头。

不过这个家他做不了主,还得看老娘们儿的。

“我就说浩南也这么想的,又不是惯着孩子。再说了,明明成绩又不是差得不像样,你老跟那些第一名第二名的比,你比得过来吗?”

撑着腰端着盘,于文静霸气得很。

王爱红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还嘴。

“这样,你们夫妻两个要是没意见呢,就让明明去看看工伤事故案例,也别怕吓着孩子,提前跟他说好。他这要是还想倒腾木工、车工或者机械啥的,那就慢慢来,先从手工活儿开始训练。做学徒,原本就是从小孩儿开始的。现在也不需要你给师傅当牛做马的,就当是兴趣爱好。”

“那他万一以后真就去当个车工呢?”

“车原子弹钚半球的也是车工,你怎么个事儿,飘了?”

张浩南摇摇头,懒得再跟王爱红废话,而是摸了摸凑过来靠着张浩南椅背的王爱红儿子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