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7章 西北狼烟(2)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是:胆铜法的全面推广应用,使得各地铜矿,多了一条新的炼铜手段。

官家都已经保证了,他再纠缠着不放,就惹人厌了。

两浙路那边,明州市舶司报告,因为海路通畅,也因为‘胡商’纳税积极性提高。

甚至还通过宋辽交子贸易,赚了几十万贯(兑换的手续费以及商税)。

因为现在的大宋朝堂,总体上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因为大宋边军,确实有这个毛病。

“官家升殿。”

同时,改革青苗法,修改免役法。

同时,各大寺庙的香火,开始出现了短期下降——主要是好多百姓,不太想去上香了。

“官家……官家……”

伴随着净鞭撕裂空气的声音。

考虑到,韩绛听说方才在崇政殿,吕公著和西府因为熙河路的事情发生了争执的事情。

“走吧!”赵煦对着左右吩咐:“摆驾崇政殿。”

熙河路的赵卨说的明明白白——此乃边塞警戒,以防西贼入寇。

至于耍赖这种事情?

旨意说的很明确,让他到都堂上,召集所有宰执一起议论,然后拿出个结果来。

赵煦正畅想着,孟卿卿的声音,就在他身后出现。

发现,今天在场的宰执,东府只有吕公著、李常,此外就是枢密院的李清臣、安焘。

而且,吕公著知道,这位官家素来说话算话。

“两宫慈圣,请官家移驾崇政殿。”

总之,按照户部的说法。

但他没有选择马上打开,而是恭恭敬敬的捧在手上。

因为,这是个炸弹!

“怎么回事?”赵煦问道。

然后他慢慢打开了那封奏疏。

东华门外唱名的,才算好汉!

左右近侍、内臣们全体躬身:“唯。”

同时,下诏停止了京东路榷盐、榷铁政策,调查福建的王子京、江西的蹇周辅,拨乱反正,恢复当地正常的秩序。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为之的道理,朕是知道的。”

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要动手也得等到明年、后年。

“晦叔,听说官家有旨意,要我等议一议一封奏疏?”韩绛笑眯眯的带着其他执政拱手问礼,然后问道。

因为需要两位以上的宰相,彼此制衡,免得宰相势大难制。

所以啊……

而且,这是在经历了去年的旱灾以及河北水灾、今年淮南大旱后的基础上实现的。

继续看下去,吕公著的神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了。

所以,今年明州市舶司的商税收入将达到去年的两倍。

吕公著再拜俯首,恭敬的接过递到他手里的奏疏。

“只要西贼不来犯,朕就绝不会用兵西北的。”

吕公著还想再说点什么。

今年的商税,全部猛增!

朝野上下,目瞪口呆。

却是浑然忘了,就在数天前,他还在指示着开封府、大理寺和祠部,对大和尚们喊打喊杀。

今年前六个月,天下铜矿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元丰七年全年!

在过去,就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此外,南征交趾,迫使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并平价和买交趾稻米百万石。

总是想要压武臣一头!

当年韩琦杀焦用,面对狄青求情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谁都知道,当朝官家,对熙河路的情况比谁都关心。

拿着在京禁军的赏格,来鼓励西军。

谁都知道,武臣不能打压的太过分。

然后户部侍郎章衡报告,今年大宋岁入,可能会接近元丰七年的数字。

“当然,若西贼果来,自当严厉反击!”

首先,天下铜矿,因为官家推恩,胆铜法所得的铜,减免一分矿税的政策。

为什么?

那范子谅的上书内容,韩绛没看,但贴黄的纲要,却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国朝置蕃官,必于沿边控扼之地,赐以田土,使自营处,官资虽高,见汉官用阶墀礼(拜手礼的一种,需要跪下来,然后手拱地,头靠在手上,属于非常卑微的姿态),所任不过巡检之类……近蕃官多有换授汉官而任内地次边去处,甚者擢为将副,与汉官相见均礼……

三是:很多曾经枯竭的铜矿,因为胆铜法,可以再次生产。

很显然,这是一封被誊抄过一次的奏疏副本。

至少,在公开的场合,当着大臣们许下的承诺,是一定会做到的。

赵煦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显然,这是一场临时的紧急御前会议。

故意挑事,故意制造矛盾,激怒西夏人来攻,然后回头上报朝廷——西贼寇边。

而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依汴京米价石米一贯半,价值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贯。

于是,这些地方的大和尚们,连忙表示愿意合作,只求朝廷高抬贵手。

“我儿快快起来。”

“熙河帅,既只是为了预防西贼入寇,那便不必再议了。”

哪怕赵煦没在现代留过学,这个教训他也是不敢忘的。

这事情,他是不愿也不想参与其中的。

群臣纷纷持芴而拜:“臣等恭迎官家升殿。”

没有拿布帛、香料这种需要变卖才能变现的东西来忽悠人的时候。

而铜矿产量的增加,也使得今年前八个月,天下钱监铸钱量,超过了元丰七年的水平。

区区一百四十五万贯,尚不足以支应环庆路一岁的军饷。

没办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军一动,更是靡费亿兆。

“对了!”赵煦在这个时候,说道:“右相,前些时日两宫慈圣曾将一批奏疏,送到福宁殿,让朕批阅。”

同时,这也是先帝旨意——元丰七年,先帝曾下诏河东、陕西等路,要预防西贼入寇。

质问枢密院为何不请示都堂,得到他的同意就直接批复了熙河路的赵卨,准许赵卨大发保甲户去搞‘防秋’。

一是:过去的铜矿主因为矿税原因,想方设法的隐匿铜产量以牟利,如今,这些被隐匿的产量,通过胆铜法的名义,出现在了合法市场上。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看了看熙河的方向,又看了看广西的方向。

赵煦听完,呵呵一笑,就看向殿中,道:“右相担忧之事,朕知矣!”

而且,有钱的都有些过分了。

四是:因为朝廷鼓励,而且政策得当,所以铜矿主更舍得投入,也更有动力扩大生产。

对赵煦,已是五体投地。

同时,淮南大旱,宋用臣不止带了两百万贯去救灾。

因为,在北有辽国,西有西贼,历史上唐代还有过安史之乱的大宋眼中,打压、歧视一切夷狄蛮族出身的人,是政治正确。

就像文臣士大夫们,会拼命打压武臣的地位一样。

市舶司还未开业,就已经通过商税,赚到了十几万贯!

“朕深以为然也!”

这哪里是让都堂议一议?

这是让都堂宰执批斗这个范子谅!

“何事?”赵煦转过身来,看向孟卿卿。

“官家免礼。”

“但,总觉得不够周全,思来想去,还是请右相带去都堂,让相公们一起议一议这封奏疏吧。”

两位宰相也都是老成持重,且很讲体面的。

“孙臣给太母、母后问安。”赵煦到得帷幕,恭恭敬敬的跪下来磕头。

这倒不是吕公著杞人忧天。

按照元丰通宝,含铜量平均七成算,这些铜钱融化后,可以得到接近两千吨的铜料。

然后又是罢黜市易法,又是扑买堤岸司。

几天前,熙州、兰州的走马承受们就已经将赵卨大发熙河路保甲户的事情,报到了他这里。

所以,他们不需要向东府负责。

再说了,我们不是已经归档了吗?

明州也是一样。

大和尚们这才终于低头认输。

等到在韩绛带着执政们,来到这都堂的议事厅上时。

范子谅是其长子,而其幼子范子仪,迎娶了郭逵的孙女。

甚至照着觉照寺的模版,如法炮制直接将好几个大和尚,丢进了监狱,同时从民间选拔了几个新的大和尚,让这些人成为了敕建寺庙的新主持、新首座。

今年,熙河的还没有采摘呢!

这属实让汴京百姓开了眼了。

而有关方面,则给出了详实的解释。

换而言之,这些钱已经达到了整个大宋天下州郡钱监今年铸钱量的接近一半了。

不至于闹到朝堂上,甚至在殿中争执。

自然就吵起来了。

好在……

“怎就看不清楚呢?”

吕晦叔却偏要趟这浑水。

“其中一封奏疏,朕觉得很有问题,已经做了批示。”

西军将士们,当然会嗷嗷叫。

但当大和尚们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而且是现金——全部都是铜钱。

枢密院,当然不敢说——吾等乃奉天子诏。

至于边畔?

余波影响到了开封府甚至洛阳的寺庙。

范宗杰是英庙时代的大臣,乃仁庙宰相陈尧佐的女婿。

李清臣、安焘都是一口咬定——祖宗之制,乃西府掌兵。

人话就是——我们西府的专业事务,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东府叽叽歪歪了?

章衡也在朝堂上,将铜矿产量为何增加这么多的原因,说了出来。

“范宗杰的儿子吗?”

在这位宰相推动下,泉州市舶司的港口工程,快速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吸引来大量海外商贾。

要知道,在去年,也就是元丰八年,官家即位时,可是废黜了京东路的保马法,甚至直接让熊本在京东路,将国家的马,全部低价卖给保马户。

总不能,整个天下的敕建寺庙的主持、首座们,都是作奸犯科、不守戒律的。

共计十一亿一千六百五十万钱,取元丰通宝小平钱,每枚重2.5克计算,它们的总重量已经将近两千八百吨。

现在好了吧!

韩绛笑眯眯的坐下来,甚至打算去吕公著的令厅里,取一点御茶煮来喝喝。

北苑的御茶味道,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尤其是,吃的还是吕公著的御茶的时候,那味道更棒!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