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2章 志得意满的耶律洪基(端午安康)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宋元祐元年,大辽大安二年,九月辛巳(26)。

辽南京,皇城。

耶律洪基看着被人带到他面前来的西夏使者田怀荣。

“朕听说,卿多番哀求、乞见于朕……”他嘴角带着讥笑与蔑视,问道:“今日朕拔冗召见,卿可尽言之矣!”

说完,他就忍不住放声大笑。

左右也都跟着哄笑起来。

如今的耶律洪基,志得意满。

先是,遣大将耶律迪烈为东京辽阳府留守,总督诸路兵马,讨伐不臣之高丽。

一路势如破竹,突破高丽人在鸭绿江上建立的长城,攻陷平壤。

前后用时不过月余。

于是,天下震动,四方来朝,大辽中兴。

紧接着,南朝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可能是摄于大辽天威,南朝小皇帝主动通过瓦桥关告知大辽,原本驻泊于雄州之云翼军两指挥并裁去。

于是,耶律洪基投桃报李,趁着宋使还在辽国,下令调走屯驻于涿州的皮室军一千人,往高丽参战。

两国边境,于是迎来了百年来最为宽和的时光。

在前不久,重阳节的时候,瓦桥关南北的宋辽两军守将,甚至相约于关下,互相置酒敬贺佳节。

就连辽宋联姻一事,也迎来了松动的契机。

这一切的一切,让耶律洪基沉醉其中。

也让辽国上下,醉心不已。

于是,在面对党项人的时候,难免趾高气昂,也难免轻蔑嘲笑。

田怀荣听着辽国君臣的哄笑声,他保持着冷静,拜道:“外臣乞见陛下,乃是为大辽社稷安危!”

耶律洪基听着,在御座上,顿时捧腹大笑,好似是听到了这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一样。

“大辽社稷安危?!”

“哈哈哈哈……”

其他在场辽国贵族,也都前仆后仰,哄笑不断。

对他们而言,田怀荣的行为,就和当年夜郎王问汉使,汉与夜郎孰大一样可笑、荒缪!

在殿中的辽驸马、兰陵郡王萧酬斡当即出列,训斥道:“西蕃小使,化外蛮夷,也敢在我大辽天子面前狺狺狂吠?”

说着,他就对耶律洪基拜道:“愿请陛下将此獠乱棒打出!”

其他辽国贵族纷纷点头。

大辽社稷安危,也是党项人能议论的东西?

呸!

什么东西!

田怀荣见此,连忙再拜:“陛下,外臣所来,确实是心念大辽社稷安危,为陛下排忧解难而来!”

萧酬斡顿时冷笑:“汝国家尚且都不知还能存续几年……”

南边的南朝和党项人的战争,辽人自然也是很上心的。

不止全程围观,还通过多种渠道打听。

所以他们很清楚,现在战场上的局势。

党项人全面失利,甚至没有占到任何好处!

再这么打下去,搞不好南朝又能恢复数年前的战略主动权,再来一次五路伐夏也未可知。

这也正是,辽国君臣对田怀荣如此轻蔑的缘故。

你丫的国家都快被人打成残疾了,还敢在我们面前妄谈什么安危?

我大辽如今天威震怖于四海,播于远方,好不好!

大辽天兵所过之处,高丽百姓皆竭诚欢迎,箪食壶浆。

女直诸部更是瑟瑟发抖,只能膜拜大辽,朝贡不绝。

以至于连日本国都遣使来朝,要来大辽求取佛法,学习大辽了。

于是,如今的辽国上层,特别是南院的汉人士大夫们,真的有种梦回盛唐的感觉。

连遣辽使都有了。

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下阻卜诸部的酋长,来给大辽天子献一个天可汗的美名?

将来若真的能实现嫁公主去南朝的美梦。

那未来的南朝皇帝,就得叫大辽天子为舅了。

这样,汉家阿舅的名头,说不定也能拿到。

一旦如此,这场大唐继业者战争的胜负,还用说吗?

于是,南院士大夫和北院已经深度汉化的权贵们,只要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兴奋、亢奋。

田怀荣没有慌乱,而是等着这些辽国权贵的笑声停歇,他才慢慢的拜道:“正是因为外臣所侍奉的国家,将要灭亡,所以外臣才为大辽社稷而忧心啊!”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顿时寂静起来。

辽国权贵们纷纷交头接耳,就连耶律洪基也忍不住坐直了身子。

因为,这党项使者说的似乎有道理啊!

南朝若灭了党项,没了肘腋之患,那我大辽不就危险了?

只有萧酬斡,面子上挂不住,还在犟嘴:“即使南朝灭掉了汝国,又能如何?”

“那南朝君臣,难道还有胆提兵北上吗?”

说到这里,他就笑起来。

辽国在这方面的心理优势是非常大的。

在他看来南朝是不可能也不敢有这个胆子的。

田怀荣不疾不徐的拜道:“即使南蛮无胆,然则我国若亡,于大辽也依然是百害而无一利!”

“愿请陛下明察!”说着,他就俯首而拜,匍匐在地。

萧酬斡还想挽尊一下,却被耶律洪基制止了。

“卿所言有些道理!”耶律洪基站起身来,看向殿上的一个大臣:“相公以为呢?”

辽南面枢密使萧兀纳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夏使所奏,确乃实情!”

“夏国不保,则我大辽终究难安!”

南朝虽然孱弱,对大辽颇有畏惧。

可是辽人不会忘记,南朝立国之初的那两次北伐。

更不会忘记,南朝的老皇帝当年即位后表露出来的北伐意图。

若没有党项人顶着,恐怕南朝当年变法后,用兵的方向就不是西北,而是燕云十六州!

而萧兀纳,作为辽国的精英,对这一切都看得仔细。

他也是辽国国内始终警惕南朝的大臣。

于是拜道:“愿请陛下,遣使南朝,调停此事。”

耶律洪基听着,犹豫起来:“南朝皇帝,乃朕之侄孙,待朕礼数齐全,又与皇孙交好……”

“若遣使调停,朕恐失礼于南朝,不利交往……”

他虽然也明白,西夏灭亡,对辽国是很不利的。

可是,一方面,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加上他还想在明年增加交子贸易的额度,不好得罪了南朝。

另一方面,就是他不想给南朝任何拒绝和亲的借口。

萧兀纳服侍耶律洪基十余年,那里不知道老皇帝的心思,当即拜道:“今岁陛下圣节,南朝使者曾奉南朝皇帝之旨,来我朝调停我朝讨伐高丽王逆。”

“南朝既能调停,我朝自也可以调停。”

“此乃礼尚往来,亦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八月,天安节的时候,南朝皇帝遣其给事中胡宗愈为贺圣节使来到南京,就在这殿上,与大辽君臣大谈特谈什么‘高丽无罪,大国伐之,有失圣人之教’、‘愿两国息兵,以拯无辜之民’。

一副悲天悯人的圣人做派,当时就恶心的辽国上下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