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还年轻  魏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仲恭兄清瘦了好多。”

就在毌丘俭兀自看着白鹤发呆时,一记隐隐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循声侧头一看,只见夏侯惠正笑容可掬的拱手呢。

我消瘦了一半是事务繁忙,一半是拜你所赐.

微微愣了下的毌丘俭,在心中暗道了声才露出笑容来,拱手还礼道,“竟是稚权归来了!稚权前往辽泽劳顿月余,一路艰辛,怎么不遣人知会我一声,让我前去辽西一晤?”

“久在行伍,赶路也习惯了,谈不上艰辛。”

随口解释了声,夏侯惠走过来与他并肩,“知仲恭兄诸事繁琐,而我在辽西也没有什么事情了,便不劳兄跑一趟了。”说道这里,不想在此问题上纠缠的他,又岔开了话题,打趣道,“我不告而来,没有打扰兄临水观鹤之雅趣吧?”

“哪有什么雅趣~不过餐后消食走走罢了。”

毌丘俭笑吟吟的回答着。

二人就这么随意攀谈着闲话,缓缓往邮驿归去。

待入了邮驿后院,得悉夏侯惠还没有用暮食的毌丘俭,还让亲卫与驿卒寻些吃食酒水送来,一并吃喝着。

准确的来说,是毌丘俭在慢饮讲述些事务,夏侯惠则是边吃边听。

如关乎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辽西乌桓都督王护留等部众的安置,以及让阿罗槃前去洛阳上贡之事。毌丘俭声称他会依着夏侯惠的意见,顺便表请阿罗槃以及左骏伯为将率。上表他都拟好了,若夏侯惠过目后无有异议便一并署名。

话语之间还很隐晦的提及了魏舒。

声称为了日后伐辽东时兵将能死力,他打算效仿“徙木立信”,将所有参与招降之人都录功表奏庙堂。

如对于段日陆眷小聚落之事。

他没有指摘夏侯惠的擅自施为,而是解释了将那些族众编籍落户在右北平,是因为不日要孤竹城那边聚兵,傅容无暇分身安置妥当。且在询问了夏侯惠是否要给张虎与牵弘录功之时,还赞了句此举为国添户、深谙军出求利之理。

这让夏侯惠挺赧然的。

连忙堆起歉意的笑容,连着好几声为自己擅自行动的告罪。

一番话语下来,夏侯惠也就饱腹了。

也就是到了二人开诚布公的重头戏——关于如何讨辽东战略的计议了。

在这个问题上,毌丘俭当然不会先开口的。

不管怎么说,想推翻先前在洛阳时所有定策的人是夏侯惠,而且他的战略已然被夏侯惠给坏了。

对此,夏侯惠也很有自知之明。

略略斟酌言辞后,他便如此说道,“仲恭兄,我此番前去辽泽勘察地形,结果差强人意。穿行辽泽代价太大,不可取。我军若是不想强攻辽燧的话,惟有从辽泽北侧绕道以渡过辽水,围困襄平城。”

“嗯”

可能是居养气移养体的关系,主政幽州的毌丘俭荣辱不惊,只发出了一个长长的鼻音,静静的候着夏侯惠的下文。

见状,夏侯惠幽幽叹了口气,轻声谓之,“想必仲恭兄亦知,你我皆是陛下越级擢拔的臣子,今遣来讨伐辽东不臣,亦是想着让你我得以积累功勋。故而,伐辽东之战,我等只能胜不可败!若是败了,你我被非议或夺职论罪倒是其次,而庙堂诸公质疑陛下识人不明,那才是你我不可宽恕的死罪。”

“唉!”

闻言,毌丘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缕忧色爬上眉梢,让眼角密密麻麻的鱼尾纹变得愈发深刻。

因为夏侯惠这番话语,算是说到他心上了。

有了毕轨在并州丧兵辱国威之事在前,他无论如何都不允许伐辽东以失败告终的!

这也是他不计较权柄、不吝对夏侯惠忍让的主要缘由。

尤其是,伐辽东可是他上表促成的。

“只是.”

夏侯惠并没有停止话头,也没有掩饰对战事的忧虑,“不瞒仲恭兄,来幽州之前,我对荡平辽东虏公孙贼子信心满满;但亲眼目睹辽泽之后,我心中半点胜算都无。《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公孙贼子有天时地利,我寻不到‘敌可胜’之处,倒是发现了,我军连做到‘不可胜’都难。”

“稚权之意我知晓。”

点了点头,毌丘俭怅然而道,“此战事乃千里讨贼,我军有三大弊端。粮道过长、容易师老兵疲,且兵力不足而难为攻坚。”

“嗯,皆如仲恭兄所言。但还有一点,乃时不我待、不可久战。”

附和了声,夏侯惠又补充道,“我问过在辽东呆过之人了,那边冬季积雪三尺都是惯常之事。我军哪怕是顺利渡过辽水,围困辽东首府襄平,都必须赶在严冬之前攻破。不然,大雪封路、沿海冰冻,我军莫说冬衣难备与伐木取暖艰难,就连粮秣都难以保障了。”

这次,毌丘俭又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夏侯惠方才所说的,都是在解释为何不用先前各自战略的缘由;也是为了说服他,赞同与推行辽西太守傅容提出的“耗粮”战术。

只是让他无法认同的是

偏安一隅的辽东,当真有那么难讨平吗?

辽东四郡疆域虽不小,但那是苦寒之地,人口才有多少啊!

就算公孙割据辽东已历三世,但也谈不上人皆效死吧!在代汉承天命的魏国王师来讨时,也不可能坚持太久吧!

只要寻到机会堂堂正正的鏖战一两次,将彼击败,到时候就不乏投诚者了吧!

公孙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

治下的兵将与子民也不会有国破家亡的哀志,对辽东换个太守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但如果依着夏侯惠与傅容计议的战略来,让公孙渊有时间聚拢了所有兵力来抵挡王师,魏军真就那么容易寻到机会与他们野战吗?

就算寻到机会了,敌众我寡,己方就能确保必然会胜出吗?

要知道,辽东兵将自公孙度以降,可是一直都在与周边小国或游牧部落战斗中,武备不曾有过松弛。

如此所谓的“先声而后讨”,说不定就是弄巧成拙了!原本依着他先前的定策,以渝关至辽燧皆无有人烟,大军很容易潜行过去,再持庙堂诏令诱公孙渊至辽水畔,不管彼接不接诏令,己军都能顺利逼迫彼野战以及掩攻辽燧——毕竟,公孙渊没有时间聚拢所有兵马,己方就不会有兵力劣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