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资料  狂野199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少松停下打字的动作,抬头问道:“你看了linux的源代码?”

狄野记忆里确实有linux的源代码,但是由于此时云城还没有互联网,很难解释代码的来源,只能含糊着说道:“看了一些,很受启发。”

刘少松点了点头,说道:“linux是一群世界顶尖程序员联手开发出来的,看它的源代码确实能学到很多知识,你能举一反三,水平提高的这么快,看来天赋比我预估的还要好。”

狄野见他对linux很推崇,应该是个自由软件的拥趸,于是问道:“刘老师,你这里有没有能看源代码的软件?”

“我没有linux,只有一些gnu的组件,等会拷贝给你。”

自由软件是传奇程序员richard matthew stallman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软件用户应该拥有自由运行、拷贝、分发、学习、修改以及改进软件的权力,于是在1984年发起了gnu计划,想要打造一个兼容unix的开源操作系统。

gnu计划发展到1991年的时候,已经拥有了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等诸多组件,几乎涵盖了计算机应用的方方面面,唯独缺少一个稳定的内核,恰好在这一年,linus torvalds发布了linux内核,于是两者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大名鼎鼎的gnu/linux操作系统。

刘少松把几个gnu组件拷贝进狄野的笔记本电脑之后,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一张光盘,说道:“这是我当年从东瀛回国时买的386bsd操作系统,只有内核,几乎没有应用功能,但是代码写的简洁优雅,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你拿回去研究一下。”

狄野见光盘上标注着“willian & lynne jolitz”的名字,就像傅文静看到了《啼笑因缘》一样,喜出望外,接过来珍而重之的放进电脑包里,说道:“我回去一定好好研究。”

由不得他不欣喜,因为willian和lynne是计算机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对夫妻档程序员。

gnu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兼容unix的操作系统,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unix是商业收费软件,版权属于at&t公司。

unix操作系统1970年诞生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at&t于1977年将其商业化,就在同一年,在unix之父thompson的指导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bill joy编译出了bsd版本的unix,之后两个版本的unix并行发展,一个闭源卖许可证,一个开源自由传播。

由于at&t的许可证越来越贵,从1979年的99美元涨到了1989年的25万美元,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研究小组忍无可忍,决定剔除所有属于at&t的代码,重新编写unix,然而经过18个月的努力,最终还剩下6个内核文件无法剔除。

等到了1991年,willian jolitz和 lynne jolitz这对夫妻联手,只用了半年时间,不仅把那6个内核文件重写了,还把unix从服务器为主的小型机,移植到了普通人使用的英特尔386电脑上,将其命名为386bsd,传奇程度堪比杨过和小龙女。

386bsd虽然由于社区矛盾很快不再更新,但仍旧衍生出了诸多版本,比如freebsd、netbsd以及苹果的mac os,微软的windows也借鉴了不少代码,因此在操作系统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狄野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伪劣程序员,写不好代码,但很喜欢收集各种计算机周边产品,现在能搞到原版的386bsd光盘,自然喜不自胜,收好之后问道:“刘老师,你在东瀛留学的时候,上没上过互联网?”

“上过,怎么了?”

“我明天要去一趟粤省,听说那边可以通过香港的光纤上网,我想体验一下,你能不能教我怎么去自由软件社区看文章?”

“这个简单,我给你一些新闻组和论坛的网址,另外电子邮箱也可以给你几个……”

刘少松是个非常称职的老师,对狄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书房里足足聊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下午4点多才放他走人。

“看在这几张打口碟质量不错的份上,我就不计较你盗用我的名字卖改装cd机了。”

“多谢刘老师,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送你个大红包。”

“学生给老师送红包,我怕会被学校调查,要送你送给晴晴吧。”

“刘老师人情练达,学生佩服!”

等回到家之后,狄野在小红的协助下,了一晚上的时间,用笔记本电脑把dy-zip的源代码敲了出来,另外又抄了几篇关于开源软件的经典文章,用软盘存储起来,放入行李箱里,准备带到粤省去,找机会发到互联网上。

第二天早上8点钟左右,范大志开着一辆金杯海狮面包车来到小区门口,载上等候在路边的狄野,朝粤省方向开去——马上要春节了,客车票、火车票和飞机票很难买得到,想要去粤省采购,只能自己开车。

面包车里除了范大志之外,还有三名乘客,其中有一个狄野认识,正是那天和狄永昌讨论盗版vcd光碟的毕万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