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技术  狂野199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httpd最初是由ncsa一名叫做罗伯特·麦库尔的程序员研发的,他和他的双胞胎哥哥都是mosic研发小组的成员,1994年4月份被马克·安德森一锅端挖去了网景。

由于httpd是自由软件,麦库尔离职之后,一个由8人自发组成的邮件小组继续维护它,与1995年4月份将其改名为apache,取“a patchy server”的谐音,意思是充满补丁的服务器软件。

apache出现之后,迅速取代了httpd,成为gun/linux平台上的第一款杀手级应用,让linux从黑客们的玩具变成了可靠的生产力工具,不仅把林纳斯推上了神坛,还让red hart、suse等发行商大发横财。

狄野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赶在apache诞生之前,搞出一款自己的web服务器软件,抢占它的地位和气运,从而改造万维网的核心http协议。

蒂姆·伯纳斯-李1990年底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web服务器以及第一款web浏览器,当时用的http协议非常简单,只有get这一种请求,而且不支持标头,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能传送的信息量很少,只支持超文本,不支持图片。

从1991年到1995年之间,http协议一直被忽视,没有标准化,导致一些人开始自主添加私有协议,比如马克·安德森等人在研发mosic的时候,就添加了content-type标头,让浏览器可以显示图片内容。

第一个http协议标准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5月份发布的,在此之前的各种协议统一写作http/0.9,这次的标准写作http/1.0,之后又于1997年1月份发布了http/1.1,这个标准一直用了18年,等到2015年才发布了http/2,不过在2023年的时候,仍旧有很多网站用的是http/1.1。

相较于html、css以及javascript等web设计技术,http协议比较简单,推广起来也更容易,所以狄野打算先拿它刷声望,毕竟w3c那群人太难缠了,ietf虽然也不是软柿子,但效率极低,每年只开3次会,操作空间比较大。

早上狄野了3个多小时,把httpd的源代码大致讲解了一遍,然后让组员们分组讨论研究,自己则收拾好背包,准备出去吃午饭。

傅传义见组员们大都面有难色,讨论的不是很积极,担心教学效果不好,追出去说道:“狄野,你是不是讲得太快了?我看好多人都跟不上。”

狄野不喜欢啰里啰唆的教学方式,更喜欢让人边学边练,笑着说道:“傅老师,他们都是优秀大学生,基础很扎实,自学能力也强,只要把代码多看几遍,再动手写试试,很快就能入门了。”

“那你也得给他们时间看代码啊。”

“我今天下午不过来了,让他们看代码吧。”

傅传义现在再也不阻止狄野出去浪了,因为他只要待在这里,组员们的精气神就会直线下跌,因此懒得多问,说道:“既然你不打算去那个美国公司上班,最好写封回信说明一下,免得人家以为你没礼貌。”

“我晚上写。”

“行,那你走吧。”

狄野背着包走出小区,正准备打车回酒店,听到衣兜里的手机响了,没错,是手机,他从香港回来之后,把笨重的熊猫牌大哥大换成了轻巧的爱立信gh398,只有170克重,用起来方便多了。

电话是夏芳菲打来的,她昨天和夏建武一起坐飞机去了金陵,准备回云城办理去香港的多次商务签证,然后去京城面试,最后再来鹏城。

“狄野,我不去京城面试了。”

“为啥?”

“我爸早上跟我摊牌了,说他之前安排我去京城面试,一方面是想让我找个好工作,另一方面是想让我跟他战友的儿子相亲,现在我有你这个男朋友了,就不用去了。”

“不去就不去吧,以后乖乖给我干活,我养你。”

“你想让我乖乖的,干什么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