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0.第80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嘉不是不聪明的。

吴寅或许以为遮掩得当,就能瞒天过海,可吴嘉从接手徐稚柳回京的那一刻起,她就清楚地知道,一旦她和一个外男扯上关系,便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既然这命一定要救,那就不洗了。

是以,她没有想过一直隐瞒吴方圆,她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不久后,普济寺传来消息,广普方丈正好云游归来。因着多年前曾受过吴方圆的恩惠,这个人情一直没机会还上,这次就用到了徐稚柳身上。

吴方圆让梁伯亲自送人去普济寺,吴嘉想要同往,被吴方圆拦住。

“从今日起,你就安心在家中待嫁,等孙勤来京见上一面,敲定婚期,我也就放心了。”

吴方圆说,“至于其他的你就甭想了,先前已然太过放纵于你,若非如此,你早就嫁去孙家了。”

“可兄长还未娶妻,哪有妹妹先嫁人的道理。”

“那能是一回事吗?你休再胡搅蛮缠!别以为那日在庄子,一壶酒两只螃蟹就把我糊弄过去,那是我没戳破你的鬼心思罢了!”

他也纳了闷了,同是大户人家养在深闺里的小姐,怎人家闺女镇日绣写字,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她家闺女偏爱云游山水,织布养蚕兴农事,从小就跟人不一样。

老话常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偏生不干,满脑子都是逆反心思。就说绣吧,一件小事,哪个女子不会?她偏不肯干,为此没少和他掐腰红脸,父女冷战。

伟大的父权在对心肝宝贝的疼爱面前不值一提,以至于逐渐壮大吴嘉的“野心”。

吴嘉虽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但很清楚她不愿意被安排,不愿意和世俗里的女子一般,嫁一个不爱的人,当一个旁人眼中内外兼修的主母,养一堆没有个性的孩子,做一个终其一生不得开心的吴嘉。

就好比她的母亲,终日与佛堂作伴,犹如坐牢。

她不想和母亲一样,在四四方方的天地里度过余生,于是想尽办法逃离京城,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那一颗名为叛逆的小小种子在她心灵上生根发芽,逐渐长大,至今已不是她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了。

徐稚柳倒不知吴嘉在想什么,不过这位世家小姐,的确和他想象的有些不同。

固然他不曾有机会描摹世家小姐,可书本里常说,三从四德美可鑑,言行举止皆如玉,七贞九烈向来是对女子的规训。

固然这些规训也常让他不解,但他不曾想过改变什么。

到了吴嘉身上,他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女子的“反抗”。就连他所知甚少的农事,她一个千金小姐居然张口就来,且头头是道。梁伯还说,琴里居后面有一片圃,都是她亲自打理的,就连山上的竹林,也是她叫人种下的。

他不免想到梁佩秋。那是除了阿鹞以外,他接触最多的一个女子。自打知道她也是女子后,他的心就不曾平静过。

他太清楚窑口的规矩,尤其是烧火的窑房,严禁女子出入。他们视女子为不祥之兆,认定女子会严重影响出窑率,可偏偏坯房里有不少身为女子的红店高手,而梁佩秋更是人中龙凤,拥有世人难及的神赋,对窑火了若指掌。

可以说一口窑能有多少“青”,全在她一念之间。

然而,她是女子。

因是女子,哪怕旷世奇才,也不可打破世俗里一套既定的规矩和法则。他难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世道,若有一日她身份败露,会面临怎样的结果。

不过,在后来他委身安十九的那段时日,当他看着她为黄家洲奔走,为加表工痛斥他的心狠手辣,又为文石之死和他对簿风火神庙,立下君子盟约时,他想,或许她和吴嘉一样,也在默默地为某些东西而抗争吧。

一些或许更为薪火相传的东西。

此时此刻,在环境清幽的禅房,他跪坐在蒲团上,当广普方丈问他在想什么时,他丝毫没有犹豫地回道:“有个人曾说我变了,我不再是从前的我,我方才在想,她又何尝是曾经的她?方丈,求您为我解惑,人究竟因何而变?”

广普方丈道:“因缘际会,皆是变数,人怎会不变?”

“一个好人,能否完完全全变作一个坏人?”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我不知道。”

“施主,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老衲多嘴问一句,依你看,如今这满身火种,是因还是果?”

……

广普方丈师从云山高人,能将烧毁的皮肤剥离再生,不留伤疤。不过徐稚柳烧伤过于严重,加之一年过去,身上多处伤疤已经结痂愈合,不好为了剥离再添新伤,也没必要,是以只需用易容术将烧毁的脸加以修饰,重新整合。

不过万事都有风险,广普方丈说:“施主,你要做好准备,剥皮重塑违反发展规律,事后你可能会产生并发症状,譬如邪风入体,寒热难解,一辈子都要饱受此等折磨。”

况且容貌是父母给的,若当真剥皮去骨,他就再也和徐稚柳没有关系了。

这一关很难,所要承受的并非只有剥皮去骨的痛,更多的是接受曾经的自己在世俗意义上真正死去了,他的相貌、声音,都将死去。

尘土之间,烟消云散。

广普方丈心知此事急不得,也不逼迫,容他在普济寺长住,想清楚了再正式接受治疗。

转眼到了月末,吴嘉也终于有机会出门。

女儿的婚姻大事吴夫人还是上心的,提前一天让身边的仆妇们开始准备上山要用的各色物事,又亲自看过吴嘉穿戴的衣裳和首饰,确保不能太过妍丽奢华,也不能过于素净淡雅。要彰显修养,又不能弱了门第。

两相权衡许久,才挑出一件勉强应景的鹿皮绒披风竖领大襟马面,这倒惹得吴夫人伤怀起来,深觉对女儿疏忽太过,长大后与未来夫君的第一次正式相看,竟连几件趁手的衣裙都拿不出来,还要翻箱倒柜,差强人意。

路上吴夫人看着一般的女儿,不住怜爱地抚摸她的脑袋,说道:“我家囡囡也到嫁人的年岁了,这一眨眼,日子过得可真快呀。”

“娘,女儿舍不得您,难道您怎得将我嫁去江西那么远?”

“傻孩子,孙大人只是外放,又不是不回京了。”

“那孙勤呢?只在父亲手底下历练,算什么大丈夫。”

吴夫人却笑:“我知你不满意这桩亲事,其实我对孙家那孩子也不了解,不能违心说什么好话。不过依我对你父亲的了解,他不是会拿女儿幸福做嫁衣的人,想必孙勤有他的过人之处。你也不要太过排斥了,兴许待会儿见了他,就会改变主意。”

“我不会。”

“为何?”

吴夫人不解,为什么她的语气如此肯定?

吴嘉说:“只见上一面就能喜欢的话,那日子必不长久。娘,您和父亲不也如此吗?”

这话算说到吴夫人的伤心处了,她长长一叹,捻着佛珠不再说话。

车驾行得缓慢,出了城和孙家人马接应上。吴嘉听到一阵马蹄声靠近车厢,随后外头传来一声恭谨的问候。

“吴夫人、吴小姐安好。”

身边的嬷嬷应声揭开帘子,吴夫人朝外望去,蒙蒙晨雾中看见一张只算中人之姿的面孔,比起他那位冠盖京华的父亲,实在差了一大截。本有心热络几句,话到了嘴边又都咽下,只微微点头示意,道句辛苦,便由嬷嬷放下车帘。

可怜起了一大早的孙勤,连吴嘉一根头发丝都没瞧见就被挡了回去。

吴嘉看母亲这番作态,心下有了准备,抵达普济寺后,在一众丫鬟仆妇簇拥下和孙勤隔着帷帽见礼,内心可谓无波无澜,没有一丝起伏。

一行人在山门前弃了车马软轿,步行数百层石阶到寺院正门,孙勤见前来接应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童,面色稍有不霁,问起广普方丈何在。

小沙弥双手合十,恭敬回道:“师叔祖正在清修,不便接待外客。”

孙勤不悦,言及普济寺吃着皇家香火,却没基本的待客之道。

小沙弥被其满身贵气吓得瑟缩,以为听错了信,来的并非官家子弟而是皇室中人,忙连连找补,说师祖已在院内等候。

孙勤还要说什么,这时吴夫人打起圆场:“不碍事的,你师祖可是广缘方丈?”

小沙弥点头。

吴夫人微微一笑:“我和广缘方丈是老相识了,不必讲求这些个虚礼。”转头又宽慰孙勤,“我知你是好意,唯恐怠慢了我。只佛门是清幽之地,外头的那些规矩就不要带进来了。”

孙勤嘴上应是,可眼神扫过小沙弥时,仍旧带着不快。吴嘉见此情形,吩咐苁蓉稍后将家里带来的糕点果子,拿一些去给那小沙弥。

一出小插曲很快过去。

广缘方丈佛法高深,见地有道,吴夫人听他讲完早课,又特地去后院禅房请教不解之处,于是吴嘉和孙勤就先出来,在后山随意走走。

这也是吴夫人有意而为,议了亲的男女总要在一起说说话,多多了解增进感情,身边有小厮丫鬟陪着,也不算越过大防。

吴嘉知道早晚要面对孙勤,没有推拒,和苁蓉边走边说话,就当领略此地风光了。普济寺算皇家寺庙,香油钱管够,山里山外都有专人打点,不会有野兽出没,只时而会有小松鼠跃过林间,发出一阵窸窣响动。

孙勤冷不丁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将小厮推到身前来挡祸,待看清爬上树的只巴掌大的长毛小动物后,大大松了口气,这才看到不远处静静而立的吴嘉,一时脸热,解释道:“嘉嘉,我……”

吴嘉道:“孙公子,你我还没正式成亲,你还是叫我吴小姐吧。”

孙勤身体一僵,眉头微蹙:“你可是怪我来得太晚?”

“你想多了。”

孙勤便当她是女儿家谨守礼节,没有起疑,说回方才的事。

“嘉、不,吴小姐,方才我不是有意的,吓到你了?”

吴嘉摇摇头:“普济寺时常有贵人来访,林子都是打点过的,不会有危险。”

孙勤脸更燥热了,自觉在未婚妻面前丢了脸,只暗地里将小厮一搡,用眼神怪责他办事不周。若提前打听清楚,他何至于被个小毛怪吓到!

他清清嗓子,追上吴嘉,略带讨好地说道:“再往前走就到林子深处了,晨间露水重,小心着凉,不如……”

他举目望去,见斜前方的山道上有一方凉亭,便说,“不如我们去亭子里歇一会儿?”

吴嘉点头应好。

两人转而走小道,一路拾级而上。他们天没亮就出了城,为的就是赶广缘方丈的早课,吴夫人难得出门一趟,吴嘉乐得作陪。这时候才将将有了日头,林间天光乍泄,亮斑零落,随风而动,一派适意。

吴嘉喜好山水,自幼没少随父兄外出,吴寅性子野,更好打猎,兄妹俩对林子比对文房四宝亲,一路走过见到的木树植她都认得出来,间或和孙勤介绍两句。

孙勤讶异:“你常在山间走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