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1.第141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条路吴方圆走得并不容易,费尽心力得到了,却不是想象中的海晏河清,圣君贤相,名臣辈出。

在被阉党一步步蚕食的朝堂中,做一个文官要比武官难上千百倍,说是脑袋系在裤腰上一点不夸张,整日尔虞我诈的日子实在是累,累到已极,可即便如此,吴方圆也没有想过停下。

吴家祖训,一生报国,矢志不移。

宁死而为之。

后来吴寅也问过吴方圆,倘或我真的当了逃兵,带着母亲和妹妹一辈子东躲西藏,让她们流离失所,你何能舍生取义?何能瞑目?

吴方圆哑口无言。

吴寅说,一死而已,何惧之?

吴嘉说,一死而已,我也不怕。

这才是吴家人,吴家风骨。

吴寅也问过徐稚柳,为什么是我?你不怕我是另一个安十九?

徐稚柳说怕,但他没得选择。

“我知道,那一剑你留了手。”

“你知道?什么时候?”

“在你等我买完兔子灯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那是万庆十一年的元宵节,吴寅和徐稚柳的初见。一整个晚上吴寅都在高处,俯视着那个从善如流偕同诸老送别安十九的少年,安静地,极为耐心地,等待那个少年收走深夜最后一个摊位前的兔儿灯。

真正分别的时候,已经到了万庆十五年末,扫除完孙旻一党后,吴家父子的去留有了定论。

这一别或是诀别。

以当朝时局来看,塞北会发生什么当真难断,徐稚柳屡次想要说什么,可一张嘴就被寒风灌得哑言。吴寅看他难得吃瘪,大笑着拍他肩膀。

“你这是怎么了?我第一次要走时,你可是连句挽留的话都没有,狠心的很,这次居然改性了?”

徐稚柳淡淡一笑:“这次想挽留也没用了。”

吴寅扬眉:“我那头何时打仗还说不准,倒是你,岭南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夏瑛在那里整治十数年,尚未能完全平息霍乱,何况你还欠他们一件价值连城的钧窑红。”

当年就是一记钧窑红的悬赏令,拖住了夏瑛,再次引起南蛮之乱。虽然战乱平息了,但蛮子们并未消失,随着仇恨日益膨胀的是他们对外界的排斥和不解,一件钧窑红竟然可以买全寨子的人头,凭什么?那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一件破瓷器,外头的人没见过好东西吗?

战乱后的开化才是最难的,皇帝只给三年的时间,照许多人来看,徐稚柳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我知道你有本事,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只是,只是如果真的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管什么方式,先活下来。”

徐稚柳点头应下:“你也是。”

吴寅哼笑:“答应这么快,骗我的吧?”

徐稚柳不再自辩。

两人相视一笑,其实他们都知道,真到了那样的关头,他们宁愿站着死,不会跪着活。慢慢地,吴寅眼眶有些红了,他强自扭过头去,装出被风雪迷眼的样子。

“好了,就送到这吧。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徐谦公,希望此生还能与你相见,望你保重。”

徐稚柳颔首,亦觉眼热。

待官道上一行人马越来越远,徐稚柳还是没忍住,策马狂奔上前,高声道:“吴寅,刀枪无眼,到了那里,别再留手。”

留手,是武将的死穴。

吴寅放声大笑:“好!”

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故事了。

后来吴寅再也没听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