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他能多什么?  在古代做个小县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孟长青蹲到文氏旁边,“母亲看看这封信,是东文叔写来的。”

文氏接过看完后分析道:“肖家这些年越发张狂,皇上正当壮年,肖家有此一遭也属正常。”

“母亲以为,此事与皇上相关?”

文氏对孟长青说:“你不也是有此怀疑么?”

“正是。”孟长青坐到八方推过来的小板凳上,“太子的年纪眼看着越来越大,正是要入朝历练时,却弄出这档子事,明显是在打压太子。”

文氏问:“你在为太子担忧吗?”

“我是在为自己担忧。”孟长青说,“我自六岁起入宫做太子伴读,无论在谁看来,我就是太子一党。”

“当年把你推至陛下眼前,实在是无奈之举,自你出生后几次三番遭到暗杀,我深知以我的能力,实在保不住你。”

“母亲。”孟长青按住她的手,“我知道。要想守得住权贵,自然要扛得住风险。

当年陛下只是开恩让我在宫中读书,是我自己非要成为太子伴读。”

文氏说:“你不必太过忧心,太子毕竟是长子,只要他自身不失德,自然能得朝臣拥戴。”

“可是母亲,正如您所说,皇上正当壮年呐。”

文氏回握住孟长青,“皇上是否舍弃太子,你可以从自己身上看出来。

你的信件要还能送至御前,那皇上就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你虽然颇有怪才,但天下有能之士何其多,皇上并不是非你不可。他之所以重用你爱惜你,正因为你是太子的人。你所做的任何功绩,都是太子的功绩。”

这点孟长青自己也清楚。

“何必忧心那么多?喝汤吧。”梁啾啾把汤盛给众人,“八方坐下喝。

我们远在凉州,就算京城有变,我们又能做什么?既然无力左右,那干脆少担些心,做好手头的事就行。”

“你娘说的正是。”文氏把汤碗送到孟长青手上,“喝汤吧,长青,母亲教过你,心乱路就乱了。”

“母亲和娘说的有理。”孟长青收回思绪,“既然如此静观其变吧。只是母亲,还要劳烦你向东文叔写封家书,告知他我们在这里一切都好,对了,记得把最后一张信纸交给代哥。”

八方眼瞅着众人都说完了,才补充道:“夫人,能不能让东文叔下回寄些肉干来?”

文氏点头,“我让他多寄些来。”

钱宝山没想到,官老爷真的会让人跟看守打招呼。

那看守还真的没为难过他。

这边也正如曾老三所说,不愁吃不饱。

只是每日劳作十分辛苦,几天下来,他累瘦了一圈。

可别人跟他不同,一个组的不少人都是越干越有劲,“这地方真好啊,要早知道能这样吃,哪里还用官兵抓我来?我自己就来了。”

“谁能想得到啊。”有人感叹,“服役这么多回,没见过这样的工地,一天只要干四个时辰,在这里睡觉的时辰比在家都长。”

“哎,咱现在看,当时写在征役告示上的话,可不就是真的么!不用带工具,不用带粮食,还不用带被子。”

有人大声道:“你要这么说,我想起来了,那告示上还说了,女的也能来。”

“谁家女的来这样乱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