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2章 分析形势  重生异世界之君临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穆晟思来想去,眼下自己并未正式上位,一切等正式登基后再说吧。

太子舍人郭珇告退,穆晟后仰坐在软塌上思考他今后继位以后所面临的困难。

他倒不觉得左丞相霍铮有篡夺江山社稷的野心,最多就是效仿厉公朝的权相仲孙明,当一个专权的丞相而已。

霍铮想学后世曹操篡汉,他没那个基础,因为这个天下不是他霍家打下来的,天下是靠晋国姜姓的历代先王一代又一代努力的结果,霍家最多是依附在这个国家系统里的高管,想篡夺江山?是严重缺乏法理基础的。

当年的曹丞相,直至曹魏二代目曹丕能够篡汉成功,原因在于,曹魏的天下都是他们曹家真刀真枪多年浴血奋战的结果,整个国家系统,政府班子,都是他们曹家一砖一瓦搭建好的,汉献帝说实话就是一块徒有其表的金字招牌而已,所以曹魏代汉才很顺利。

就这,曹丞相在掌握绝对权力的时候,还是没能下定决心正式**篡汉,原因在于他当年做过汉臣,真要公开篡汉,他承担不起那个骂名,而且曹操一直是扛着匡正汉室的名头在打天下,不能说眼看曹魏集团即将上市,便毫无缘由的马上踢掉匡扶汉室的金字招牌,可以说,匡扶汉室,是曹丞相夺天下,争取人心的捷径,也同时是套在他头上的紧箍咒,不是想脱就能轻易脱下来的。

历史上那些凭赫赫武功建立的强大王朝,外姓篡位夺权,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唯一的例外就是王莽篡汉,司马家篡夺曹魏江山。

司马家之所以能成功,在于曹魏后期的君王普遍短寿,这才让司马家抓住了机会,哪怕魏明帝曹睿在多活十年,都不至于让司马家得了势。

即便是后来司马家掌权,也经历了三代人才最终成功,中间只要有一步环节出错,司马家马上就万劫不复,可见篡夺江山是多么艰难,就那还是三国乱世时期,在大一统王朝时期篡位成功的,只有王莽那一个例子。

霍铮如果有异心,还有一个大问题是他背后的家族声望不行,在列国时代,霍铮不过是一个底层小吏出身,靠着先帝赏识,才位列丞相之尊,出身很卑贱,他背后的家族底蕴是靠他这一代基因变异,才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整个家族的血统与声望都是极大的短板,靠他这一代人想谋朝篡位,无异于痴人说梦。

历史上能够在王朝内部完成篡位的权臣,基本都出自名门世家,其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以给权臣赋能,这才是关键,就跟后世的人追捧名牌产品是一个道理,名门世家在社会上,朋党故交遍布朝野,本身就有着极强的号召力,这也是历代帝王都小心防备名门世家出生的大臣掌权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是最有可能颠覆王朝的一帮人。

穆晟又想到自己身负老怪修士的实力,或许直接找机会发难,把霍铮给一剑封喉,随后他摇了摇头,觉得不靠谱,好像这么做有些太掉价,也太幼稚了。

直接杀权臣夺回权力的隐患太大,权臣之所以叫权臣,是因为他不仅仅只是代表他自己,他身后还有培养了很多年的门生故吏,支持他的利益集团,要想夺权,先破其势,在杀人,千万不能把顺序搞反了。

当年汉献帝其实就有一次机会是可以直接杀权相曹操的,因为当时大臣面君,是要皇帝身边的金吾卫护卫左右的,金吾卫虽然人少,但恰好不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当时曹操见汉献帝,汉献帝直接就当着他的面摊牌了,问曹操是否有代汉的野心?曹操当时吓得一身白毛汗,怕皇帝直接命令金吾卫直接干掉他,他赶紧矢口否认,表忠心,声称自己绝没有代汉之心,汉献帝就放过了他,曹操回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单独面君,随后又撤换掉了皇帝身边的金吾卫。

其实双方都是聪明人,是汉献帝不想杀曹吗?他能问出这个话,就表明汉献帝对曹操专权很不满,但是他又不敢动手,一旦鱼死网破,靠自己身边那点金吾卫,根本左右不了局势。

假设汉献帝敢下令杀曹,曹操手下的数万骄兵悍将马上就会冲进宫里把汉献帝给剁成肉酱,最后结果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曹操旧臣的拥护下,提前上位,继续曹魏集团的事业。

汉献帝在没来许昌之前,就有过前车之鉴,当年王允王司徒计杀专横跋扈的董卓,结果怎样?没安抚好董卓背后的西凉势力,结果引发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叛乱,数十万西凉军攻入长安,王允身死族灭,汉献帝却又继续做了李郭二人的傀儡,大汉最后一次复兴的机会付诸东流,杀权臣的结果不可谓不惨烈。

剪除权臣,最大的难题就是得有把握控制住权臣背后的势力,才能动手,而不是头脑发热,直接拼刺刀。

穆晟利用自己前世的一些历史知识积累,分析思索了良久,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自己上去别是汉献帝就行了,那真是孙猴子坐在汉献帝的位置上,都翻不了天。

晋国姜姓天子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上一代天子还是扫平天下诸侯的强大帝王,只要自己不作,别瞎搞事,慢慢就能积累起君王的威望,还是有一定机会夺回权力的,只不过那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徐徐图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