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星逸智家,愚人节发布会!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建设都需要时间。

哪怕管委会特事特办,流程一切从速,无界科技园最快也要下半年动工建设。

三百亩商业用地,同样得分三期。

好处是现在的星逸科技有钱了,不用再像去年的美柚科技园一样分期建设。

相反,大可以多找施工队,三期工程,同步推进。

如此一来,最快也得明年年底,甚至后年上半年交付。

至于星逸摩天大楼,那就更晚了。

因此在两大工程交付之前,无界科技和星逸科技省总部,都会暂驻美柚科技园,等后期都交付投用了,再搬过去。

幸好美柚科技园二期工程,今年年底前都能全部交付。

一期工程明年上半年交付,三期工程明年下半年交付。

足够星逸科技总部和无界科技用了。

三大工程的开发商,都是星逸地产。

也算是给星逸地产提前镀镀金,为后续开发商业住宅做铺垫。

原本王逸打算在2018年后,地产没落,就把地产业务全面出售,因此不挂星逸科技的名字,取名叫流星地产。

但后来一番思索,还是决定不出售地产业务,索性更名为星逸地产。

有了星逸科技的加持,星逸地产起步就是大品牌,自然发展得更顺。

就像前世的苹果造车,虽然失败了,但粉丝和用户却期待了好多年。

真造出来,肯定不少人买,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

至于2018年之后,房价崩了,拿地楼面价和出售价差不多,卖一套房亏损几十万,又该如何?

也好说。

王逸大可以趁着这几年土地便宜,大肆囤地。

李嘉诚能囤地十年不开发,王逸囤个四五年,再开发,完全合理。

何况,星逸地产不是不开发,只是先打造产业,后续才开发楼盘。

比起其他开发商画配套大饼,星逸地产先把产业搞起来,再卖楼盘,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买房业主,都会更放心,更安心,价格也能更高。

如此一来,在2017年之前地价便宜时,疯狂拿地,囤下足够多的土地,足够2018-2022年,慢慢开发,慢慢卖了。

也就彻底解决问题了。

而2022年后,星逸地产囤的土地都开发光了,可这时候地价又开始降下来了,又逐步回到了五年前的水准。

届时继续拿地,继续开发,凭借星逸地产的品牌,以及这几年积累的口碑,再加上产业布局,做高端智慧住宅,依旧利润可观。

如此一来,便可完美熬过2017年-2022年,地价最疯狂的五年。

那些开发商暴雷,都是2017-2022年疯狂拿地,结果房价暴跌,亏损惨重。

只要这五年,星逸地产不拿地,那不仅不会亏损,反而能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这五年中,除了开发自己五年前囤的土地,也可以和城投合作。

城投有的是土地,但是开发品质不行,卖不上价格。

前世的济州就是如此,同样的位置,交给绿城、龙湖等地产巨头开发,就是高端盘,就能卖两万一平。

但城投自己开发,哪怕户型一个样,甚至更好,也只能卖1.5万。

没办法,城投的品牌力,口碑,认可度,品质,都赶不上一线大开发商。

消费者买东西,都看品牌,买房更看大开发商。

于是,城投就开始和一线大开发商合作。

城投会把自己的土地,交给绿城来开发。

()

土地,建设成本,都是城投自己出。

而绿城只负责设计,开发,销售,物业,最多出部分建设成本。

双方约定好,出售后,绿城每平提几千,或者提几个点的代开发成本。

等建成之后,整个小区除了地是城投买的,其他的环节都是绿城操刀,自然就成了绿城的高端盘!

品质,物业,营销团队,都是绿城负责。

自然就可以卖上绿城高端住宅的价格,两万起步。

等卖了楼,城投和绿城按比例分成。

这种合作,绿城投资很少,没什么风险。

哪怕房价暴跌,亏损的也是城投,绿城照样拿佣金提成。

而且这种楼盘卖得很好,哪怕各大品牌都暴雷,用户都放心,都敢买这种楼盘。

龙湖的盘都不敢买,也敢买绿城的。

毕竟绿城的盘有城投托底,烂尾的几率非常低,除非个别城市,城投都不想混了。

也正是因此,恒大都挂了,其他几个品牌都进了icu,绿城依旧活得很滋润。

无他,地价最疯狂的几年,亏存最严重的几年,绿城仿佛开了上帝视角,早就不拿地了,只负责代建,赚提成。

活该他滋润。

同样,星逸地产也可以这么操作。

那几年继续开发之前低价囤的土地,并且代建城投的土地。

这种合作,能够双赢。

比如城投楼面价1.3万拿的土地,加上建安成本2000,至少卖1.5万才能回本。

但房价暴跌,城投开发的商品房只能卖1.3万一平,卖一套房至少亏损30万。

但和星逸地产合作,加上星逸地产的品牌和品质,做成改善盘,就能卖两万。

哪怕建安成本变成3000,总成本成了1.6万,还有4000的利润。

星逸科技提两千万的佣金,城投原本亏损两千,都变成了净赚两千。

皆大欢喜。

哪怕改善盘的行情也不好,价格降低到1.9万,城投还有一千的利润。

甚至降到1.8万,城投都能从亏损2000,变成不亏损。

而星逸地产也可以借此推出大量的新盘,不至于品牌没落。

这些楼盘的物业,也都是星逸地产的物业,这里面的利润,同样高得吓人。

可以说,这种合作,对城投,对星逸地产,都大有裨益,皆大欢喜。

最困难的那几年,星逸地产大可以一边开发前些年囤的低价土地,一边代建城投项目。

只要熬过高地价的几年,后续回归合理地价,星逸地产就能继续发展。

而最主要的,还是改善盘!

作为重生者,王逸可是清楚,刚需盘根本不赚钱,只有做品牌,做改善,做高端,才有利润。

为此,星逸地产的品牌必须打响,质量,设计,智能化,都得做到最好。

而眼下的美柚科技园,星逸摩天大楼,无界科技园,就是星逸地产的首秀之作!

只要这三大工程做好,星逸地产在地产圈就不再是无名之辈,反而有一席之地,甚至跻身一线都有可能。

尤其是星逸摩天大楼,一旦建成,必然能让星逸地产名动济州,甚至全国,成为一线大品牌开发商。

而王逸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智能家居,智慧住宅。

龙湖,绿城,万科,最多做个精装,还做得不咋地。

金茂高端的府系,主打科技住宅,标配恒温恒湿系统,但同样有限。

而王逸不同,坐拥星逸科()

技,发力智能家居!

今后的星逸地产,不仅可以做到最先进的设计,最高端的精装,最卓越的恒温恒湿,还能上全系智能家居!

一旦标配全系智能家居,那地产圈都会彻底发生变化。

就冲这一点,友商就比不了。

今后万科龙湖绿城金茂等巨头,是t1梯队,而星逸地产则是全系智能的t0梯队。

没办法,万科龙湖做全系智能家居,成本高,技术也有限,妥妥的外行。

但星逸地产就手到擒来了。

智能家居生态就是母公司的,产品也是兄弟单位的,直接全套下放。

甚至直接成立星逸智家,专门做智能家居都可以。

届时,星逸智家一方面给星逸地产服务,标配智能家居。

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万科龙湖等开发商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和产品。

此外,还可以对个体用户、小商家,进行私人定制,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产品。

如此一来,不但技术方案可以赚钱,出售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电,也能赚钱,前途无量。

这一点,前世的小米和华为,都有所涉猎,但都没做到位。

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地产业务,没有开发商愿意交给他们操刀。

可星逸地产的存在,就让一切都变得完全可以实现。

王逸有了计较,当即来到美柚科技,找上宋思凝:

“思凝,我准备把智能家居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子公司星逸智家,专门做智能家居。今后美柚科技园、星逸摩天大楼、无界科技园,全系标配智能家居,未来星逸地产开发的商品房,也都标配智能家居!”

宋思凝眼睛一亮:“这个赛道前途无量,别说在国内遥遥领先,怕是全球都领先。”

王逸点点头:“是啊,如果做大了,未来走出海外,冲到全球,都可以。外国人,也需要智能家居!未来的时代,就是智能。”

“肯定的,不过你准备把星逸智家总部放在哪里?帝都吗?还是岛城?”

“这是个问题。”王逸陷入沉思,随后道:“不,放在济州!作为星逸科技省总部的核心业务之一。”

“???”宋思凝有点懵圈:“咱们的智能家居工厂,不是在岛城吗?”

王逸笑了:“是啊,智能家居工厂在岛城,今后岛城那边是星逸智家的生产基地。但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就放在济州。当然,岛城那边后续也会打造一个研发中心,不过不是星逸智家研发中心,而是无界智家研发中心!”

“星逸智家生产基地在岛城,总部在济州。无界科技总部在济州,无界智家研发中心在岛城!你是为了平衡两边资源,良性竞争?”宋思凝猜出了王逸的意思。

王逸点点头:“今后星逸智家做高端,研发就放在济州。而无界智家更接地气一些,研发就放在岛城。如此一来,岛城那边的企业,想要山寨,跟风,也只能和无界智家打价格战。星逸智家在济州这边,适合憋大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