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8章 老两口的养老生活(正文完)  回京种田后王妃暴富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待学校建成后,每个学校门口都会有一个荣誉碑,上面刻有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人员的名字,警醒学生不忘恩情。

而那些捐款数量巨大,对学校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会额外获得由慕溱臻亲自题写的“光荣之家”牌匾一块,可以流传后世,光宗耀祖。

这些诱惑因素一出,老百姓们捐钱可积极了,有的是真想为学校做些贡献,有的则是想得到由大儒亲笔书写,还刻有印信的嘉奖文书。

这些以后贴在家里,可以炫耀一辈子!

京城不缺富贵人,为了皇上亲笔题写的牌匾,他们都卯足劲地捐钱,各个世家之间居然还攀比起来,生生捐出了一所学校。

当然,待募捐结束后,乔谚也如同事先所决定的一般,每笔账目都公开,让老百姓们监督当地负责建造学校的官员,确保没有人敢贪赃玩法。

慕溱臻上位五年,全国已经有十多所职业技术学校,数不清的穷苦人家解决了教育问题,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相比历代皇帝,慕溱臻并未一直压迫商贾,反而鼓励百姓经商,将农商结合,脱贫致富。

商贾的地位有所提高,全国实业增强,百姓们的日子蒸蒸日上。

乔谚一直致力于她的种地大业,收的徒弟田浩辰以及她的小儿子慕文屿继承了她的衣钵,将她的知识都学了去,并且善于创新,培育出不少的新品种作物,提高了天历的农业水平。

慕溱臻在位二十一年,六十岁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小船儿,他则带着乔谚过上了养老生活。

在位的这二十一年,夫妻俩兢兢业业,将天历朝发展成最强王朝,国力空前鼎盛,附属国比起历代多了两倍不止。

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法治昌明,夫妻俩成为了老百姓们口口相传的明君贤后,模范夫妻。

六十岁的慕溱臻还是一个帅老头,五十四岁的乔谚也还是一个漂亮老太太,夫妻俩也在九里坡上盖了座小院子,赏花、种地、养鸡鸭。

乔谚依旧给慕溱臻下厨,夫妻俩一个做饭,一个烧火,看了媳妇做了一辈子饭的慕溱臻还是没学会一个像样的菜,但火却烧得炉火纯青,成为史上最会烧火的皇帝。

春天,夫妻俩一起赏桃花,在桃林里漫步,夏天,夫妻俩在河边钓鱼或是掐野菜,钓到的鱼就是他们今天的盘中餐。

秋天,依旧是乔谚最喜欢的季节,到老也是如此,看着桃林里飘香的桃子,或是小菜地里黄灿灿的庄稼,笑得见牙不见眼。

冬天,人老了不想出去溜达,夫妻俩窝在炕上,一起吃锅子或是看话本。

老眼昏花的慕溱臻拿着话本子给媳妇讲故事,乔谚则边听边盘弄手里的毛线。

他们过了一辈子,她也就在北国的时候送过他一件织得歪歪扭扭的毛衣,现在老了,有时间了,隔三岔五就给老头子织些东西。

这次织条围巾,下次就织一副手套,只不过她的女红和老头的厨艺差不多,练了一辈子,也还是织得歪歪扭扭。

围巾是歪的,一头大一头小,手套只有四个指头......

可是老头还是像年轻时一样高兴,围着他的丑毛巾,戴着只有四根手指头的手套,满山和管理桃林的工人炫耀。

嘿嘿,这可是我老婆子给我织的,你们没有吧!

工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像哄小孩儿一样哄着这个总是向他们炫耀媳妇儿的老头。

他们羡慕啊,有些工人在桃林干了一辈子,如今儿孙满堂了也舍不得离开,他们见证了两口子的感情。

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从未改变过,得了一人心,这世间最美的风景也不过如此。

除夕夜,儿女们都带着孙子孙女来山里陪他们了。

乔谚还是像从前一般,在厨房忙前忙后,给他们准备一大桌子年夜饭,慕溱臻在一旁默默帮忙。

他们这一辈子有五个孩子,如今五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

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围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气氛说不出得温馨和谐。

小崽崽们活泼可爱,追着院子里的大狗和猫咪玩耍,或是窝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怀里要抱抱。

吃年夜饭,发红包,守岁,他们的生活每年都是如此热闹。

山下的人家在放烟火,绚烂一片,慕溱臻还像年轻时一般,搂上乔谚的腰,将她带上房顶,看着漫天烟火。

他们互相依偎着,看向远方,说着些家长里短,而院子里的孩子们也抬头望着两个老人,满眼的幸福。

他们这辈子真的很幸福,幸福到现在回忆起从前的任何一个时刻,心里都是甜蜜的。

全文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