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助理,其实没什么编制只是临时岗位,帮助编辑审阅稿件等。
其实按照董墨原来想的,干脆把他调过来直接当编辑好了。
这种情况方明华并不是第一个,像陆遥、王晓新、白描等都是这种形式调到杂志社,审稿是其次,主要是方便他们专业创作。
但又觉得别人不会同意,所以就临时想了这个办法。
主编张丕祥没啥意见,反正又不占编制又不在编辑部领工资,还多了个干活的——是培养,何乐而不为?
另一个副主编何鸿钧也没啥意见,又不是正式编制,何必争吵?
但没想到方明华不同意。
“让我去编辑部当编辑助理?不用了,谢谢董主编。”
“为什么?”董墨有点惊讶。
“我觉得我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方明华解释道。
“是吗?”董墨看着他,脸上突然露出笑容,“你是不是嫌编辑部工作忙?”
方明华嘿嘿一笑:“董主编,我觉得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多看书!多写诗,到了你们编辑部哪有这么多时间?”
这倒也是.
董墨点点头。
现在投稿人数剧增,特别是诗歌组,经常加班是常有的事,审稿,讨论,有的时候还需要和作者书信交流,忙的不停,还真没有时间写诗。
“那好吧。只是有点委屈你了。”
让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看大门,这算啥事啊。
“董主编,不委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方明华又说道。
“什么要求?”
“我能不能到社里的图书室借点书看?”
“哦,这个我差点忘了。没问题!明天我就给图书室的张秀芳说,你可以随意借书!”
“那就太谢谢你!”
最后,董墨走了。
方明华靠在椅子上,哼着歌。
开始他挺羡慕编辑部工作的,但看到一个个整天加班忙的像狗一样,顿时没了兴趣。
在这上班摸鱼不好吗?三班倒工作清闲,
干嘛跑到编辑部当个小编,而且还是那种没编制的!
不过董墨这个人很不错,表面上看上去冷冰冰的实际是个热心肠。
这首小诗在《延河》10月份诗歌专栏如期发表,方明华也赶了个时髦,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明华。
同时领了三块钱的稿费。
干了几个月的杂志社的门卫他也知道诗歌稿酬价格——一行一元钱。
为此,他还专门请张宝福到十字路口的老马家泡馍馆吃了一碗羊肉泡馍。
5毛一碗,一个馍5分钱外加2两粮票。
方明华的生活并没有发表一首小诗发生多大变化,依旧看着大门,平时没事的就看书,有了董墨的一句话,去杂志社图书室借书就方便许多。
《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有国内作家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班主任》.
当然生活还是有了些许变化。
杂志社的人进进出出的,好多人都和他主动打招呼,不像以前那个小透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