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3.第122章 扑棱半天没一米  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扑棱半天没一米

飞行侦查虿的体型约有半米,与工虿的体型相仿。

但为了保证其能成功起飞,林易并没有选择难度较高的垂直起降,而是采用了助跑起飞的方式。

事实上,设计时,林易就并没有为飞行侦查虿设计原地垂直起降相关的结构,选择了难度较低的滑跑起降。

保留着的一对划水足和暂时客串鳍的两对翅膀推动下,飞行侦查虿的身躯猛地浮出水面,抖动两下翅膀,甩掉水珠,做起了最后的准备。

是的,林易为其设计的起降方式,是水面滑行起飞,一头扎水里降落,并且暂时并没有脱离水面,陆地起降的打算。

体内的气囊结构让飞行侦查虿的身躯能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第一对翼以特定的角度张开,第二对翼则试探性的扇动两下,推动身躯微微向前。

天公作美,微风拂面,不但不会影响飞行,还能为起飞提供一些助力,林易很快就确定了风向,控制飞行侦查虿调转方向,迎着微风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来自四亿年后,各种飞行器满天飞时代的记忆表明,无论是起降,逆风,对飞行器或飞行生物都是有利的。

完成了初始的热身活动后,飞行侦查虿的后翅猛然大幅度快速扇动起来,振翅声中,半米长的扁平身躯在推动下向前冲去,划过一道水波。

一对划水足也在水下拼命扑腾着划水,呼啸的风声从为了方便感知气流,特地装上的侧线结构旁划过,同时从神经信号中传回的,还有身体被气流托起,导致的身体仿佛变轻的错觉。

终于,在气流的托浮下,飞行侦查虿的身躯缓缓离开水面,一串水珠从划水足上滴落,洒在原本平静的湖面上。

设想中,一对离水的划水足起到类似垂直尾翼的作用,此时,也同样摆动着,尽可能的平衡着身躯。

四周,大量工虿已经在四面八方就位,身躯半浮出水面,准备从多角度观察这次试飞的结果。

而就在这万众-以林易现在控制的个体数量,勉强也算-瞩目下,飞行侦查虿的身躯彻底离开水面,摇摇晃晃的飞起,缓缓拔高高度,随后,身躯向后一仰,在空中滚过一圈,又一头扎进了水里

意识中,冒出一串黑线-好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别的智慧生物能看到这一切,只要林易自己不尴尬,就没人尴尬。

果然,飞行并不是那么好做到的。但不管怎么说,确实飞起来了,证明这套结构可行,虽然因为重心把握的不好,刚飞起来就栽了而已。

后世昆虫一蛹化为成虫就能飞行,那是经过漫长的演化,来自基因中的本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飞控程序”,让它们知道该如何挥动翅膀。

但飞行侦查虿毕竟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只飞行生物,且不说林易没条件做风洞测试,“气动布局”并不一定是最优结构,基因中关于飞行的本能部分,也就是“飞控系统”,更是白纸一张,摔了也是正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