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电磁轨道炮  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发射上天的只是基础的菌毯瘤或者营养物质囊,并没有什么复杂精密的仪器设备,完全耐受的住强大的过载力,让这种简单粗暴的发射方案,理论可行。

思索间,在生物核裂变反应堆建立的同时,当年技术储备之中的生体电磁轨道炮结构也被再次翻出,并进一步加以研究与修改,试图将其实用化。

一段时间后,巢群的第一座实验性的生体核裂变反应堆在火星表面完工,其整体外形依然保持类似陆地母巢的形状,主要部分延伸进地下。

裂变材料也是来自火星,工虿在附近开采出了铀235矿藏,因此,他便直接将一座母巢群安置在了此处,并开始实验性的建立核反应堆结构。

足有两座母巢大小的生物裂变核反应堆在一圈火星母巢的拱卫下缓缓点火,内部的铀燃料棒开始反应,原子核裂变,产生大量中子与热能,开始链式反应。

倒也并不是不能做的更小,而是林易对第一次试验的结构并不放心,留有大量冗余的结果,正常情况来说,其体型完全可以缩小至陆地母巢的体型。

透过那些细胞的感官,林易能隐约感知到澎湃的能量正在源源不断的从反应堆中被产出,并转化为生物所能利用的化学能,通过菌毯输送至每一座母巢与每一个细胞。

随后,便是控制棒结构的实验,鳞片结构开合着,控制着裂变反应的速率,实现反应堆功率的调节。

一番实验后,暂时可以确定,巢群的第一座生体核反应堆基本可以确定成功-接下来,便是缩小体型,增大功率,以及与其他结构的配合了。

基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线结构与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大型电板柱结构也开始了设计并与菌毯结构整合,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大量转化。

由于暂时没有可靠的电池结构,林易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大量串联电板柱肌肉组织瞬间进行发电,瞬时产生大量电能,来驱动预想中的生体电磁轨道炮的发射。

某种意义上,比起发电机,更适合瞬时输出而非持续发电的电板柱结构在驱动电磁炮这样的结构时更具有优势。

并且,由于生物裂变反应堆直接利用细胞合成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细胞组织吸收的化学能,省去了烧开水这一过程,整体的能量转化更为高效,让裂变反应堆也具有了驱动电磁炮的能力。

一种基于一座大型裂变反应堆,大量电板柱肌肉结构组织与电力输送系统的大型电磁加速轨道结构已经投入研发-一旦成功,巢群探索太空的步伐,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快。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