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1章 321党争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天知道啊?

朱元璋父子两个已经习惯了坐在一块巨大的显示屏面前看后世子孙。

前面一直都是看皇帝的操作,今天突出看的是臣子的操作。

“党争”两个字完全显露出来。

其实朱元璋心里是有些期待的,瞧瞧大明后来的党争到底有几分厉害。

明初的党争完全就是他朱元璋一手操办出来的。

紧接着在嘉靖朝党争就已然出现,从根本上并非是臣子们主观上有强烈的欲望,而是嘉靖的驭人之术,是他一手挑拨和掌控的结果。

看到这一开头文字,朱元璋很满意。

果然后世子孙还是懂得给他这个老祖宗脸上贴金的,并没有把浙东以及淮西集团的党争真正原因如实的写在史书上。

反倒是把党争事件的开始算在了嘉靖的头上。

朱元璋这里是觉得后世子孙给他脸上贴金,可实在是明初的党争根本就没有什么太高的难度。

浙东党派根本就不是淮西党派的对手,朱元璋他让浙东党派的人作对,都没有人愿意。

不得不说老朱在控制党争这方面,还是挺差劲的。

门户意识既开,遂演变成为一种政治模式,以及官场套路,后面的人,很容易就走到这种思路里头。

既是政治经营的策略,亦是做大官的要诀。

到万历中期以后,伴随若干重大问题的争论——从“国本”之议、矿税之争,到“忧危竑议(妖书案)”、“续忧危竑议”、“福王之国”、“梃击案”。

“爹,万历期间竟然出了这么多的事情啊!”

朱标指着那些标题,眼里是浓浓的震惊之色。

朱元璋也只是了解其中的一丁点,但是他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从争国本往后的政治斗争。

“且先看着。”

朝臣之间,派系林立,咸以彼此攻讦为能事。

而政见分歧之外,一些人情世故也渐渐羼入其中。

师门、宗姓、乡党……终于形成了齐党、楚党、浙党、东林党这四大政治势力。

但是这个时候的“党”,既无组织,亦无章程、纲领。

他们自己内部未见得有“结为同志”的意识。

而是自外人、尤其相敌对的政治势力眼中,这些人沆瀣一气,勾结在一起,于是拿“党”这样一个明显带有丑化意味的词来形容政敌。

但是自嘉靖以后的结党,那些人的段位实在是过低。

在因为拥护太子朱常洛的行为当中,触怒了万历,他把不少人革除。

于是这些人回到老家江南开办讲学。

朱元璋听着他们这些江南人士说着什么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兴修水利,以及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防备女真人。

“哈哈哈,真是笑死朕了。”

朱元璋忍不住指着巨幕道:“这帮人过了这么多年依旧()

是只会喊空大的口号,治理国家的真本事都没有。

让他们去干上面所说的那些事,他们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能干成,朕就觉得他们不都是酒囊饭袋了,至少出个有本事的人。

一群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懂他娘的什么治国!”

朱标当然明白他爹的意思。

皇帝所需要的都是技术性官僚,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比如王布犁那样的,真有本事能干活,还能干好的,少之又少。

可是那些科举选拔出来的进士们,干出来的政绩,还不如一个县衙小吏咧。

以至于现在大明的科举暂停,让众人都重新学点本事傍身,仿效唐朝那种科举,也算是一种进步。

要不然四书五经才那么一点,总是考来考去,非常容易把题都出干净的。

八股文的定式还是在弘治左右确定下来的呢。

尤其是朱标认为那些算学题可以出的很多都不带重样的,还有大明律也能通过案件分析以及律条默写等等五花八门。

“还正义跟道德,啧啧啧。”

朱元璋忍不住吐槽道:“真是叫朕十分的不屑,正义和道德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服穿啊?

元***可不会跟你讲这个,一刀劈死你。

更不可能因为这两样东西掌控朝廷,标儿,你记住江南这批人没有一个心向咱大明的,就要狠狠的收税,压榨他们!”

因为老朱发现这帮子文人偏爱行政改革的空想。

对,就是空想。

比他还不如的空想!

所以朱元璋是打心眼里就看不上这帮文人,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捏着鼻子驱使这帮高级牛马去治理许多百姓。

当官不识字,很多事情都没法处理。

“爹,我记住了。”

朱标其实从平日里的公文里也发现了,他爹执政以来对于江南的过分苛刻。

当然了他爹说的也都是事实,这帮人在元朝没有达到掌控朝廷的目的,妄图在大明达成这个目的,可他爹如何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双方本就是与虎谋皮,如今只不过是朱元璋的拳头更大一些,砸的他们不敢叫唤,可也在暗中积蓄力量。

比如利用师生关系吸纳一些有“才华”的学子,利用科举大肆占便宜,进士榜单上十之八九全都是南人。

“真以为他们是为了朝廷啊?”

朱元璋不屑的指着画面当中那些慷慨激昂的东林党人:

“别看他们如今被皇帝以及其他党派打压,只要他们得了权,屁股一定是为江南这帮人考虑的,定然会想法子降低江南地区的税收,以至于朝廷收不上税来,朕都知道了。”

毕竟崇祯年间南方的操作,茶税什么的一年就六两着实是惊到朱元璋了。

此时朝廷对于江南的掌控已经极其低下,导致朝廷当中到处都是江南士人,收不上税来。

所以朱元璋目前对于江南士绅的打压丝毫没有手软。

只不过因为王布犁温和的手段让这帮人主动交钱买专项国债,搞得朱元璋一时半会找不到什么借口去干他们。

朱元璋看着巨幕写着东林党竟然得势了,瞧着他们的手段就是讲道德,然后说你不道德。

他们认为通过抽象的道德劝勉,比依靠所有层次上的查账,更能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帮东林党们大抵就是抛开事实不谈,主要谈你道德有问题,通过这个点来攻击你。

尤其是张居正这种严苛的考成法,更不应该推行下去。

只要大家道德高尚,那大明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

关键是喊出口号的这帮东林党人,自己道德也并不高尚。

于是在东林党的不懈努力之下,齐、浙、楚等多个党派终于抛弃了之前的成见,团结一致跟东林党死磕了。

因为东林党太他妈的能恶心人了。

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之下,直到万历统治时期结束,没有与东林书院有联系的主要人物曾经重新进入官府。

终于这场党争到了万历死没有停歇,依旧很好的延续下去。

反倒是东林党人通过移宫案,获取了新皇的信任。

于是他们在新皇登基之后,积极打击其他党派。

奈何魏忠贤站了出来。

世上哪有什么阉党啊?

不过是一帮被打击的臣子,诸如齐楚浙等党派很自然的就投入到了魏忠贤麾下,避免自己受到东林党的政治打击。

“他娘的。”朱元璋拍了拍一旁的扶手:

“咱忘了,嘉靖手中有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一支军队,但是咱可以肯定万历手中没有,这如何能行?”

一旦皇帝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嫡系军队,那说出去的话算个屁啊!

朱元璋总算是明白过来,这帮文臣们为什么总是胆敢在朝廷之上大放其词,原来是把皇帝的权力给限制住了。

“身为天子,手中连一支信得过的军队都没有,这如何能行!”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